第632章 各自謀算(第2/2頁)

順德皇帝到底是當了幾十年皇帝的,守明只是這麽一提醒,他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只見到順德皇帝猛地從寶座子上站起來,然後在禦街上來回走了幾步,猛的回頭對著守明暗暗的點了點頭。

他心中想著,自己的這個孫子果然是出息了。

跪在下面的李督公,現在也是眼睛滴溜溜亂轉。

他也在思考剛才守明的辦法,現在想來這真是一個萬全之策。

可惜,守明提的時間晚了,他要是在大戰之前提出,也許真的能夠將楊恒重新壓制回去。

現在的楊恒已經勢大,幾十萬大軍,馬上就要向京城進發,就是天下的諸侯同意勤王,恐怕征集兵馬匯集糧草也的有一段時間。

再加上各諸侯路途遙遠,現在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了。

現在唯一能夠暫時拖住楊恒的辦法,就是在京城和楊恒相持,可是這實在是太危險了,憑借楊恒的神通,京城的這些人想要抵擋得住楊恒,恐怕不是那麽現實。

雖然李督公這麽想,但是他卻不敢把口中的話說出來,因為他剛剛喪師辱國,要是再說出違逆順德皇帝的話,恐怕立刻就要掉腦袋。

正因為是這樣,李督公現在已經心裏活泛開了。

看來這個朝廷是保不住了,楊恒橫掃北方已經是定局了,那麽自己這要想保住性命,看來就要給新的主子獻上投名狀了。

在上邊的順德皇帝和守明兩個人正談的熱火朝天,根本就沒有想到在下邊趴跪的這個朝廷的李督公,已經起了別樣的心思。

到了最後,順德皇帝和守明兩個人終於是想出了一個還算可行的辦法。

先派出使者,前往晉省,邀請王振前來相助。

對於這個王振,順德皇帝可是心有余悸的當年,他只是帶著幾萬人馬就敢東征,要不是自己人多勢眾,加上那老太監神通,恐怕還真的讓他打到京城了。

正因為是這樣,順德皇帝對他是非常有印象,認為只要是他來相助,就能夠暫時抵擋得住楊恒。

不過要想讓這個反王前來相助,那麽條件可是就不能少了。

最後,順德皇帝幹脆就下旨封王振為晉王,世襲罔替,讓其子孫永鎮晉省。

至於其他的反王,順德皇帝也是加官許願,各種的封賞不停的賜下,如果真的能夠實施的話,那麽大周的朝廷恐怕就會變成一個個的諸侯國。

不過現在順德皇帝也顧不得這些了,只要是能夠將楊恒擋住暫時保全朝廷的存在,那麽以後這些人可以慢慢的收拾。

就這樣順德皇帝擬好的聖旨,一封一封的從朝廷之中發出。

而這個時候的楊恒也剛剛的整頓完人馬。

本來他想帶著幾十萬大軍立刻北上的,結果事情的發展卻給了他沉重的一擊。

因為隨著楊恒帶的人馬越來越多,他會下兩省的財力,暫時的無法維持這麽大規模軍隊的遠征。

再加上山東這些年來一直在動蕩,老百姓們是流離失所,根本就沒有心思安心種田,所以產出非常的少。

這種情況下能夠勉強的維持山東境內的安定就已經不錯了,楊恒要是在大規模征集糧草,恐怕山東就會遍地災民了。

最後沒有辦法,楊恒只能是將人馬戰士的退回山東境內駐紮,同時催促河南,趕緊的籌集糧草。

因為楊恒可是知道現在已經是最好的時機,要是自己再拖下去的話,朝廷那邊有了準備,他再想北上滅了朝廷,那麽就要費一些功夫了。

還好現在河南已經安定,並且河南境內的士紳們對楊恒是非常的支持,一接到楊恒的命令,他們立刻就開始籌集糧草,許多的士紳甚至把自己家的糧倉都已經搬空了。

他們之所以這樣的積極,也是看出了楊恒現在勢大,照這樣下去,這大周朝的江山恐怕最後都歸楊恒了。

因此他們這才積極的出錢出糧,就是想要在新君面前露個臉,等到將來新朝初立,他們這些人也能得到封賞。

這個獎賞可不一般,只要是將來他們不出什麽大簍子,未來幾百年能保持榮華富貴。

正因為是這些士紳們的支持,幾十萬大軍的糧草竟然在兩個月之內就全湊齊了。

而楊恒接到下邊的匯報之後是又喜又憂。

這喜的是,大軍終於是不用為糧草發愁了,而憂的是,這些士紳們的實力竟然這麽大,光是河南一省這些士紳們,竟然能在短短兩個月之內湊齊這麽多糧草,這讓楊恒心中也有些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