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就於現在!出陣!(第3/8頁)

平安時代到鐮倉幕府時代的這段時間,武士們在打仗時格外流行單挑。

打仗時,雙方首先排好陣勢,待準備好以後,朝對方軍陣方向發射一支鏑箭。

隨著鏑箭拖著尖利的呼嘯聲從空中劃過,雙方大將騎馬沖出軍陣,來到中間的空地。

接下來,便是雙方大將扯著喉嚨大聲進行自我介紹,內容無外乎就是炫耀自己的家門與自己的武勇。

我是誰誰誰,我家老祖宗某某某,曾經在哪朝哪代打過什麽勝仗,砍下過誰誰誰的腦袋雲雲。而我自己也是個多麽多麽厲害的勇士,曾陣斬過誰誰誰——這便是當時最主流的自我介紹內容。

做完自我介紹後,雙方大將開始單挑。

這種單挑,被稱為“一騎討”。

那個時候,大家基本都是騎在馬上、用太刀來進行單挑。

騎在戰馬上、用太刀來和敵人進行一對一的單挑才是真男人、真武士——這是那個時代的武士們的普遍的觀點。

然後他們的這種“單挑文化”在元朝向他們出兵時,鬧出了不少的笑話。

在鐮倉時代後期,元朝大軍渡海而來後,許多日軍武將傻乎乎地打算去和元軍玩單挑。

於是在戰爭剛開始時,你能看到這樣的一幕:

日軍將領穿著華麗的戰甲,提著太刀,威風凜凜地從陣中走出,向元軍軍陣高聲叫喊著,讓元軍最厲害的勇士出來和他“一騎討”。

元軍將兵一臉懵逼地看著莫名其妙出陣,然後講些莫名其妙的話的日軍將領。

元軍將兵被日軍將領這種“千裏送人頭”的行為感動到了。

於是擡手一個萬箭齊發,將日軍的大將射成刺猬。

在歐亞激戰無數的元軍,什麽戰爭場面沒見過?跟你講武德?

現在仍有不少描繪這場“元日合戰”的畫作流轉下來。

這些畫作中的許多畫都描繪著相當的內容——穿著華麗鎧甲的日軍將領被元軍的亂箭射成刺猬,或是日軍將領被亂箭射得抱頭鼠竄。

在被元軍狠狠“調教”過後,日軍才幡然醒悟——他們的“一騎討”,在真正的戰爭中,屁用沒有。

所以自“元日合戰”之後,日本的“一騎討”文化便衰弱了下來。

往後日本打仗,不論是對內還是對外的戰爭,都沒有再玩什麽“一騎討”。

“一騎討”文化的衰弱,讓太刀也連帶著衰弱了下來。

在鐮倉幕府滅亡,第二個幕府——室町幕府建立後,專門用於步戰的打刀開始出現了。

到了室町幕府之後的戰國時代與現在的江戶幕府建立的江戶時代,打刀發展了巔峰。

在現在的江戶時代,每名武士中腰間所佩的刀都是打刀。太刀成了極少見的武器。

在江戶時代中,不佩打刀而佩太刀,在其他人眼中,就像是穿著西裝、腳上卻穿著運動鞋一樣。

所以在太刀已經十分罕見的當下,擁有著一手精湛的“太刀術”的蒲生,稀罕地跟珍稀動物差不多。

站立在那棵木樁前的蒲生,像一棵老松一般,一動也不動。

他其實已經保持著這樣半蹲的姿勢達半個時辰了。

終於——他緩緩將右手搭在了刀刃朝下、掛在他腰間的雷走的刀柄上。

撥開了鞘口,左臂繼續松垂著,踏穩腿腳,就這麽繼續直直地看著身前的木樁。

他調勻氣息,又過了約半晌,蒲生運氣扭腰,發出一聲喊,跨步蹲身,刀光閃動,隨後刀刃神速地收回鞘中。

收刀歸鞘後,蒲生身前的木樁竟然——!

沒有任何的變化……

在將雷走收回刀鞘後,蒲生站直身子,接著擡手輕輕地戳了一下木樁。

哢……

隨著一道細微的碎裂聲的響起。

一道斜向的刀痕出現在了木樁上。

隨後木樁順著這斜向的刀痕緩緩地掉落在地。

在上半截的木樁掉落在地後,一名一直恭立在身旁的侍者連忙一邊擺著討好的笑,一邊捧著汗巾迎上來。

“蒲生大人,您的技法真是越看越覺得神妙啊!”

這名使者其實也看不懂蒲生剛才的技法到底妙在哪裏,但只管拍馬匹就行了。

蒲生也沒有理他的這名侍者,接過汗巾擦著額頭上的汗珠。

他剛才其實是在練定力。

一刀劈斷木樁,並且讓木樁在被斜向劈斷後,仍保持著原樣——這並不是什麽難事,只要刀夠快、夠穩便可。

難的是保持壓低身體重心的架勢,一動不動長達半個時辰後,仍能精準地將木樁劈斷、而木樁仍能保持原樣。

在蒲生正用汗巾擦著汗時,這名剛才遞汗巾的侍者的馬屁仍在繼續。

“就憑蒲生大人的身手,在此次的與阿伊努人的戰爭中,定能大發神威!讓勇武之名永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