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這個陶知命可信嗎?(第2/3頁)

而這半個多月,楊振華和王奕雖然只是默默關注林棲羽的表現,但關於林棲羽的档案信息,早就報到了國內去進行調查。

各方面都無可挑剔,難得在這燈紅酒綠的東京,還一直保有一顆赤子之心。

而陶知命……雖然楊振華和王奕都不知道樞海裏的首長們為什麽信任他,但那只說明陶知命一定承擔了非常特別的使命。

更何況,田中榮和海部俊一起來參加招待會,隨後又與陶知命一同離開。之後橋本太郎的秘書曾聯絡過楊振華,直言陶知命會作為霓虹與夏國恢復經貿往來的一個特別橋梁。

對於這樣一個在霓虹出生長大的夏裔,在這麽年輕的年紀裏能走到這樣的層次,楊振華和王奕都是百思不得其解的。

這樣的人,不可能是首長們安排、扶持起來的吧?

而如果之前素無接觸,他又憑什麽得到那樣的信任?

看她看完了這份方案,坐在那皺眉凝思,楊振華笑著說:“大膽發表意見。就算陶先生沒有提過這方面的事,你也可以憑你所學到的,看看這裏面會不會有什麽問題。”

林棲羽緩緩點了點頭,隨後先問道:“領導,我查過資料。過去十年裏,建交後霓虹就已經有兩批對夏國的援助和貸款,投資額也不小。過去的方案,和這次一樣嗎?”

“基本一致。”楊振華認真地點頭,“過去援助,超過90%都是以貸款的形式進行的。貸款的規定,就是夏國必須引進霓虹的設備。除了無償的部分,這些貸款因為是援助性質的,所以利息很低,還款的期限也比較長,40年,還有10年寬限期是不用還利息的。”

“過去也是以米元計價的?”林棲羽竟有點咬牙切齒了。

“米元是國際通用貨幣,這裏面有什麽問題嗎?”

林棲羽回想了一下自己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又想了想自己這幾年受陶知命的影響所認識到的東西,嘆了一口氣:“問題大了。第一批貸款,再過兩年就該開始還了吧?”

“沒錯。第一批貸款從79年到83年,一共有3309億円。第二批是從84年開始的,到現在有4700億円。”

“……我來算個賬吧。”

林棲羽一伸手就從口袋裏摸出了一支筆,竟是隨身有帶著,然後還摸出了一個小本子。

她一邊在上面寫寫劃劃,一邊說:“借的時候,借的是霓虹円,但是以米元計價。可是第一批借的3309億円,當時的霓虹円和米元的匯率,最高超過了270:1,平均也有230左右。但是現在,霓虹円兌換米元,只有140了。也就是說,這種政府開發援助ODA貸款,利息雖然非常低只有1.5%。但是因為匯率變化,這一批借的時候是15億米元不到,但還的時候,大概需要35億米元了……這裏還要考慮我們與米元之間的匯率。”

林棲羽越算越牙疼:“我記得那個時候我們是不到2塊錢換1米元,但現在……是將近6塊錢。所以……我們大概需要當初3倍的錢,才能還清這批貸款……”

楊振華和王奕面面相覷,最後楊振華只能默默說道:“米元計價,是政府開發援助貸款的通常標準。這些貸款,也確實對國內的基礎建設和技術引進,起到了幫助,帶動了發展。我們的底子,畢竟是太薄了。”

林棲羽也沉默不語,她不清楚當初簽署這些貸款協議時,有沒有人認識到貨幣匯率變化帶來的成本風險,又或者是當時條件所限,根本也無力多提要求。

但是現在……她想了想就說道:“還不止如此。貸款中有相當大的比例的貸款項目要求限定向霓虹采購。這樣的話,我們可能多花了一些成本,而霓虹的企業已經賺回來一批。另外,要求我們引進霓虹的設備,其實也有一些問題……”

“你暢所欲言!”

“過去這十年裏,霓虹的制造業產能其實是過剩的,是必須要通過國外的市場來消化那麽多產品的。我們引進的只是設備,不是真正的技術,反而將自己限定在了霓虹的生產標準裏。而霓虹這邊制造產能本來就在提高,國內的勞動成本也在提高,是必須向外轉移一些落後的產能來優化經濟結構的。過去十年很多霓虹的企業在我們夏國投資,就有這個原因。”

“我們當前只有人力充足和成本低的優勢,需要學習更先進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引進附加值更高的產業。對他們而言也許是落後產能,對我們而言……”楊振華說到這裏,內心頗為無奈。

林棲羽馬上點了點頭:“這些,我當然明白。但我是覺得,我們要明白霓虹這樣做,貸款給我們是為了通過金融賺錢、給霓虹企業一些海外訂單和海外擴張的新機會,不是純粹為了幫助我們。既然各有各的目的,那應該可以更……強硬一點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