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2頁)

看來索額圖雖然退了,但太子的儲君之位還是穩穩當當。

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九阿哥處置了刑部的四名官員,因為這四名官員的品級都在正三品以下,也並非太子黨的人。

直郡王的大刀揮到一半,就被納蘭明珠攔住了,兵部左侍郎耿額暫時不能動,留著日後有用。

有什麽用處,直郡王不知,但也把‘刀’放下了。

十阿哥如今在工部待的時長已經和七貝勒不相上下了。

這些細節幾乎沒有人留意到,全都被誠親王準備籌建的學堂吸引住了目光。

選址在南城的學堂還在修建,招生簡章就已經貼遍了京城的各個街道,這也是許多人忙著給自家幼童請開蒙先生的原因。

先不說這所學堂能請來什麽樣的先生,單是和皇孫一起上課做同窗而非伴讀,就足夠有誘惑力了,別說那些皇室宗親了,就連太子黨的成員,不少都跟著動了心。

誠親王這麽大的動靜,萬歲爺不可能不知道,可這位不曾言語,有了經驗的眾臣也不敢貿然彈劾,上次那麽大的陣勢都被壓下來了。

收攬人心的方式萬萬種,給三到六歲的幼童開學堂,這路數實在讓人看不懂。

太子這會兒也說不清是失望還是慶幸,但他讓索額圖致仕這一布棋是走對了,老三如此沉得住氣,若他不往後退一步,皇阿瑪是不會安心的。

不知不覺間,老三收了不少兄弟在身邊,倒是他這邊,朝臣雖多,在民間支持他的士子也不少,可唯獨沒有皇阿哥。

既然皇阿瑪忌憚他在朝堂上的勢力,那他可以暫時收攏在朝堂上的勢力,轉而補缺別處的短板。

老四如今除了戶部的差事,是什麽都不願意再管了,一心一意在府裏頭種田,毓慶宮這個月還收到了四貝勒府送來的花生和甜瓜,據說都是老四親手種的、親手摘的。

老四不願意摻和他和老三的事兒,那他也不勉強,反正兄弟多的是。

除去跟了老三的,再除去老四。

老七可用,老八就算了,皇阿瑪前腳把安郡王的外甥女賜給老八做福晉,他若是後腳就收了老八,那就是在跟皇阿瑪打擂台了。

十二,雖然文武皆不出眾,也不被皇阿瑪看重,但有一個好舅舅,托合齊是他的人,而且就算不看在托合齊的面子上,十二也比老七更合適。

畢竟他不需要老七在朝堂的影響力,相反如果收了已經在朝堂上辦差的老七,很有可能觸動到皇阿瑪那顆敏感的心。

十二比老七合適,十三比十四合適。

十三的出身比十四差,但性格比十四強,文武也跟十四相當,就連在皇阿瑪那兒的寵愛,兩人也是不分伯仲的。

他不需要一個出身好的皇阿哥跟隨,十三比十四合適多了。

七月二十五日,十三阿哥的生母,庶妃章佳氏病逝,原本一個沒有品級的庶妃病逝,對除了十三阿哥以外的皇阿哥來說,並無影響。

但章佳氏病逝的第二日,被萬歲爺追封為敏妃。

庶妃什麽也不是,敏妃就算是皇阿哥們的庶母了,庶母去世,需守孝百日,就如同當年平妃過世那樣。

這守孝的流程大家都已經熟的不能再熟了,除了至親之人,一般也不會完全遵守守孝的規矩,但是不能吃葷腥這一樣,就根本守不住,不過面上的規矩還是能做全的,比如……不剃頭。

孝期裏的許多規矩在胤祉看來都是沒必要的,但有一條他相當喜歡,那便是孝期內不能剃頭。

不剃頭就意味著腦門上能長出一層密密的頭發茬,短一些是板寸,長一些就是寸頭,雖然不夠平整,但也比光頭好看。

每到這時候,平日裏喜歡戴帽子的胤祉,除了上朝,基本上都不會再戴帽子了,他實在太懷念腦門上有頭發的日子了。

自從整頓過內務府之後,胤祉和十三的關系便疏遠了許多,如今他也不知道該怎麽安慰喪母的十三和兩個妹妹,只能囑咐老五讓內務府多上點心,無論是敏妃的喪儀,還是三個弟弟妹妹的日常起居,都更周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