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第2/3頁)

謝之縉對這裏很是熟悉,聞言便主動道:“大伯,我帶著玨哥兒去看吧。”

謝山長點了點頭,算是應了。

待到他領著沈玨出去之後,謝山長對沈伯文溫和地道:“丙院多半都是令郎這般大的學生,延益莫要多心。”

沈伯文並沒有這麽想,一聽也明白過來,應當是按照學生的水平劃分的,年紀小的,水平大致都差不多,聞言便忙道:“晚輩理解。”

謝山長呵呵一笑,又道:“不過依老夫看,令郎天資聰慧,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升至乙院了。”

“山長擡愛了。”沈伯文哪裏聽不出來這是人家在說客套話,不過即便是客套之語,誇的是自家孩子,心裏總歸還是高興的。

“聽說延益師從韓伯言?”

伯言是自家老師的字,能以字相稱,謝山長與自家老師的關系應當尚可。

沈伯文聞言,便點頭稱是。

謝山長聽罷,便感嘆一聲:“韓伯言可是收了幾個好學生。”

嘆罷,又忽然問道:“四書五經中,你主修哪一本?”

“跟著老師讀《春秋》。”沈伯文正色道。

“韓伯言的確是讀《春秋》、《孟子》。”謝山長捋了捋胡子,片刻後道:“諸子百家之說,浩如煙海,你們這些要科舉的士子們,通讀尚可,熟讀卻難。”

沈伯文聽著,不由得在心中點了點頭。

也許是看沈伯文順眼,謝山長語罷,便笑著看他,道:“日後你若是在治學上有什麽困惑,盡可以來尋我,你老師不專的那幾本,老夫倒是還算有幾分心得。”

學無止境,沈伯文原也沒想著中了科舉之後就將書本撂下,聞言便明白這是極大的好事。

忙起身行禮,恭敬謝過。

離開書院,他們父子倆便同謝之縉分開,在回去的路上,看著明顯很是興奮的兒子,沈伯文不由得彎了彎嘴角,低下頭問他:“能上學了就這般高興?”

小少年被戳穿了心思,還有點不好意思,不過隨即便認認真真地點了點頭,道:“兒子是很高興,讀了書,將來就能像爹這麽厲害,考上進士,也能讓爹娘爺奶高興。”

他如今已經九歲,而且出生在沈家並不寬裕的時候,自小就聽話,讀書之後,更是懂事。

沈伯文笑了笑,摸了摸兒子的頭,只道:“要想考上進士,你將來可是要比現在更努力才行。”

“那現在就不用很努力嗎?”沈玨困惑地問他。

“你現在還小,除了讀書之外,也還要長好身體,將來才不會生病,不至於在考場中倒下,明白嗎?”

他這番話,讓沈玨不禁想起了他那次被人從考場上擡回來的情景。

沈玨當時年紀雖小,卻也將之牢牢地記在了心裏,此時聞言,便重重地點了點頭,道:“阿爹,兒子知道了!”

“知道了便好。”

說罷,沈伯文又想到一件事,同兒子說起來:“吳掌櫃那日來了信,和仁同他爹娘許是快到京都了,到時候你便能再同他一塊兒上課了。”

一提到往日的小夥伴,沈玨頓時眼睛一亮,明顯高興起來。

沈伯文不由得暗笑,平日裏一副極為懂事的模樣,到底還是個孩子呢。

要不怎麽說人經不住念叨呢?

就在沈玨入學謝家族學沒幾天之後,吳家大老爺夫婦帶著吳和仁,也到了京都。

安頓好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專門挑了沈伯文休沐的日子,帶著禮物上門拜訪。

看著眼前相比於第一次見到時,好像也沒有痩上多少的自家弟子,再看看吳大老爺的身材,沈伯文似乎明白了吳和仁這個體型,似乎並不完全是家中寵溺所致。

如今他已是進士,甚至翰林官,吳大老爺在同他說話時,難免帶了些拘謹和小心,“沈大人,此番除了帶犬子進京讀書之外,家父還讓草民帶來了這兩個月您的字帖分紅,自從您高中的消息傳回來,您的親筆字帖便成了書坊之中不往外賣的珍品,不過即便如此,摹本賣得也很好。”

沈伯文心下明了,開口道:“大老爺說話不必如此小心,自我鄉試以來,貴府老太爺也幫了不少忙,和仁又是我的弟子,太客氣反倒顯得生疏了。”

“哎,好好好。”

他話音落下,吳大老爺立馬應下,只不過看面上的拘謹之色仍沒有減弱就是了。

沈伯文無法,只好朝一直乖乖待在自家父親身邊的吳和仁招了招手,道:“和仁過來。”

吳和仁早就在等著了,聞聲立馬就沖了過來,興沖沖地喚他:“老師!”

“近來可有好好讀書啊?”沈伯文看見他心情便好了不少,笑著問道。

吳和仁立馬道:“回老師的話,自然是有,先前章先生教的那些,學生都已經背會了!”

“那便好。”

同他說了幾句話,沈伯文又跟吳大老爺道:“吳掌櫃應該同你說過了吧,關於和仁在這邊上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