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看著面色陰晴不定,一直在盤算的張如京,方辰的臉上不由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他之所以現在這麽著急把張如京給找過來,除了是看重張如京這個人才以外,其實就是為了德州儀器的這個新加坡工廠。

沒辦法,誰讓華夏沒有這方面的人才,而他又等不到千禧年,那波芯片人才的回國潮,所以就只能打德州儀器的主意,來個借雞生蛋了。

至於說這個主意陰損不陰損的,他已經管不著了。

再者說了,他派人過去,又不是為了偷竊德州儀器的資料或者技術什麽的,更別提專利了,就是為了培育一批可以用得上,拿之即用的人才而已。

而且說真的,就以華夏的情況而言,就算是他拿到德州儀器最先進的專利技術,他其實也是用不了的。

原因無他,華夏芯片的大環境跟美國之間,至少有十年的差距,並且這差距,並不只是制造領域,在設計,在封裝,在測試,甚至說連單晶矽的純度,華夏都跟世界一流水準有很大的差距。

可以說,想要做出來一塊合格的芯片,從上遊的IC芯片設計,到中遊的芯片制造,再到下遊的封裝測試,其間要經過數百道工藝的層層精細打磨,方可制成芯片成品。

妥妥的點沙成金。

而這麽大的差距,並不是依靠幾百個人才,就可以跨越了。

並且胖子也不是一口吃出來的,如果他開始做芯片的話,大概還是從比較簡單,國外已經成熟的技術開始做起,並且還要走技術引進這條路。

但問題是,成熟的技術是個一體兩面的詞組,往往成熟的技術,其實也代表著落後的技術。

甚至他都打算,從小霸王現在所有的6502之類的芯片開始做起。

這塊芯片是什麽時候的?

是七十年代,一代蘋果電腦上所用的芯片。

在當時,6502芯片自然可以稱之為出色優秀,但是在將近二十年後的今年,其技術真的已然是一文不值了,在全球能做出來的芯片廠實在是太多了,連華夏都有不少。

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成本問題。

這也是小霸王為什麽選擇東倭的理光集團的主要原因。

沒辦法,華夏芯片企業的規模實在是太小了。

在七十年代,華夏半導體之父,王守武院士在太宗主持的30位科技界代表,在大會堂召開科教工作者座談會上,就指出:“全國共有600多家半導體生產工廠,其一年生產的集成電路總量,只等於東倭一家2000人的工廠月產量的十分之一。”

聽起來,真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

堂堂華夏,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國土,十萬萬人民,在芯片這麽重要的領域上,集全國之力,一年的產量,還不足東倭一家普通芯片廠月產量的十分之一。

然而這一悲慘局面,到現在雖然得到積極的改變,但還沒有產生質的變化。

一塊6502的芯片,理光集團給他報價11美元,而國內給他的報價卻是一百九十三塊華夏幣,幾乎是理光集團報價的四倍,並且產量還無法滿足小霸王的需要。

在這種情況下,他真的無法選擇國內的芯片廠。

但國內的芯片廠也很無奈,他們已經盡力給小霸王報一個更低的價格,甚至這個價格已經接近他們的成本價。

這就突出了芯片行業一個巨大的特性。

就是之前一直所說的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說了,集成電路芯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到24個月就翻一番。

也就意味著芯片的性能每隔18到24個月提高一倍,或者價格下降一半。

更意味著,即便是以2年作為一代的話,一款芯片在十年以後,其售價只有原來的三十二分之一,也就是2的5次方。

在華夏芯片行業落後西方芯片行業十年的情況下,國內芯片企業生產一塊6502的成本,就要比理光集團高32倍。

這也是為什麽,國內給他報價193塊錢,是東倭理光集團售價的四倍,國內芯片企業卻沒有利潤,而理光集團卻能吃的盤滿缽滿,滿嘴流油的原因。

當然了6502這樣的芯片,實在是太老了,老到最新的小霸王遊戲機都不用的地步,而是換了新一代的主頻為2.48MHz的,一款名叫SPC700的CPU芯片。

所以說,在華夏和歐美西方諸國在芯片領域,存在如此大差距的情況下,他即便是讓德州儀器給他培育出來三四百個人才,其實也並不能直接改變華夏芯片領域的現狀。

甚至說個不好聽的,等需要用到他們在德州儀器學到的技術時,這些技術說不定就已經又落後了兩三代了。

到時候,他應該會想辦法,從德州儀器那裏買來這些專利技術的使用權。

反正,在中芯國際上,張如京犯的那些錯,他是不可能再犯一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