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參觀日(第2/2頁)

秦元清也不會擔心因此而有什麽泄密不泄密的,這種東西不是你看就會的,也不是你想嘗試就可以嘗試的,比如‘雙環太空站’在未建成時,呈現不規則體,重心始終在變,如何維持‘雙環太空站’在建設期時始終在預定軌道上運行,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技術難題,華夏也是花了許多精力用了10年時間才解決的。

而不解決這個問題,建設這種大型空間站,那麽建設期就會出現,因為中心的變化導致空間站不斷變軌,甚至運動受到幹擾,在地球的引力下都會一頭紮入大氣層,墜毀!

別看以前俄國航天局、NASA都有建設空間站的經驗,在空間技術上很強大,可是那是基於實驗性質的,不管是哪一代空間站,還是十幾年前被海外驕傲,可實際上它就是實驗性質的,是用來摸索、探索空間技術的。

而‘雙環太空站’,是實質意義上的,是空間技術達到一定程度的成熟標志,同時也意味著進入‘太空時代’、‘航天時代’的標志。

如果說,太空時代以前,人類是二維生物,頂多是二維半生物,通過各種工具、手段去認識三維,那麽太空時代就意味著,人類從二維、二維半時代進化到三維生物,雖然這種進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但是毫無疑問,成為三維生物就是一種生命的躍遷!

第三天、第四天的行程都是安排航天企業,第三天是去華夏航天科技集團,第四天則是去民營企業參觀。

去華夏航天科技集團還好,第四天參觀民營企業,訪問團在經歷了前三天的靈魂和內心的震撼之後,終於平靜了一下,航天航空經濟走廊,雖然聚焦了華夏超過七成的航天航空工業,也有體量龐大、光是園區的規模達到3萬畝的民營航天企業都有,但是技術面就遠不如前三天所看到,無論是生產設備還是生產出來的東西,都談不上超越時代,也就是世界一流水平,這些俄國航天工業都有。當然也有掌握著一些很具有開創性甚至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技術,但是卻是不至於讓人絕望。

可是在第四天晚上舉行的小規模會議進行總結的時候,訪問團越總結越覺得不對勁,民營航天企業都比肩俄國航天工業,不僅僅是技術達到了,規模上更是超過,這意味著單獨華夏民營航天企業的航天工業就超過了俄國航天工業的力量。

而他們都知道,在華夏航天領域,民營航天企業入場比較晚,底蘊薄弱,屬於華夏航天領域的補充力量,而不是主力軍,主力軍是那些國有航天企業,這些才是真正掌握先進技術。

或者說,從某種意義上,這些華夏民營航天企業所掌握的技術,都是國有航天企業淘汰的航天技術,國有航天企業無暇顧及民用領域,扶持了民營航天企業,而就是這樣,華夏民營航天企業的航天工業力量都超過了俄國航天工業!

巨大的挫敗感!

四天四個城市,每個城市的發展都超過了莫斯科,散發著勃勃生機,恍如還在成長中的巨人一般,誰也不知道他會成長成為多麽強大的戰士。

而秦元清此時正和張天勤一塊,欣賞著長安這一座華夏不夜城,相比以往,長安城更加繁榮了。

“真的要離開了?”秦元清充滿著復雜情感地問道。

“老了,按道理我前幾年就應該退休了,只是大局為重,繼續發光發熱,現在也是時候退了,將這個位置讓給更有能力更加年輕的人,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張天勤顯得很平靜,在這一個位置一坐就是十幾年,兢兢業業的,而在他的帶領下,華夏的航天突飛猛進,實現了從世界一流水平到世界引領者的巨大飛越,華夏的航天工業遠超其他國家航天工業的總和,能有這份成就,他也滿足了。

再者年紀太大了,也不允許他繼續工作下去了,七十余歲,也不年輕了,普通人都已經是享受著含飴弄孫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