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事始(第2/2頁)

蔡攸心知肚明,這李彥就是要監視他。

他完全不在意,宮裏要是放手不管,他才害怕,擡著手,客氣道:“那就要有勞李大官,多多幫襯了。”

李彥臉角笑容更多,雙眼眯成一條線,道:“那好,小人就坐鎮南皇城司了。不打擾蔡指揮使公幹,小人告辭。”

蔡攸連忙擡手,出門,目送李彥背影,道:“李大官慢走。”

李彥笑眯眯的走了,轉角就下樓。

蔡攸面上堆起的笑容慢慢消失,神情有些不好看。

李彥剛才話裏說的是‘坐鎮’!

這李彥是什麽意思,狐假虎威嗎?

皇城司是蔡攸的根基,要是落到他人手裏,等於是要他的命!

蔡攸目中變幻一陣,跟著下樓,他要借著這次擴編的機會,將皇城司牢牢的掌握在手裏!

洪州府,巡撫衙門。

王存穿著厚厚的棉衣,坐在後院小房裏,哪怕有碳爐在,他依舊感覺冷,與對面站著的劉志倚道:“南方太過濕冷了,我還是不習慣。”

劉志倚面無表情,他對這位王相公沒有好感。

江南西路的事,在這位的操弄下,簡直要不了了之。

尤其是賀軼之死,不明不白,居然要以‘勞累而死’結案,甚至準備向朝廷上書,給賀軼追贈,撫恤家人了。

這算是怎麽回事?

堂堂一個欽差巡撫莫名其妙而死,就這樣結了?

劉志倚道:“下官記得,王相公也不算是北方人。”

王存仿佛不知道劉志倚對他的不滿,靠著火,面色在爐火照耀有些一陣紅一陣白,道:“在北方久了,不是也是了。劉參政,你也是從四品,可考慮過前程?”

劉志倚盡量以一種平和的語氣,說道:“王相公,下官的從三品是剛剛上來的,短時間不敢奢求。”

王存一笑,盯著爐火,道:“江南西路的四品與京城的四品那天差地別,這江南西路肯定得要亂一陣子,留下的,將來前程如何,還難說的很。”

劉志倚一怔,道:“王相公說的亂一陣子,指的是?”

王存擡起頭,看向窗外,輕聲嘆道:“壓的越久,後果越重。我沒料錯的話,大相公可能要有大動作,江南西路沒有安生日子過了。”

劉志倚一直在等,等朝廷為賀軼做主,破開江南西路這壇渾水!

他沒有追問,隱約感覺到,似乎,真的要來了!

王存表情晦澀了一陣,瞥了眼劉志倚,笑容有些清朗的道:“我從東京一路南下,不知道多少人想要拜在我門下,這江南西路更是如此。你是少有幾個,在朝廷無根基還能自持的人。我不是想要招攬你,是覺得是人才,我想為朝廷留人才,讓你避禍。”

劉志倚見王存說了真心話,便也不藏著了,擡手道:“謝王相公。不過,即便是再大的困境,下官也沒有逃避的理由。今天下官若走,明天在別的地方也會走。下官寒窗苦讀並非為了做官,而是為民請命。”

王存看著火爐,淡淡一笑,道:“等再過幾年,你就會知道,你今天這般話是多麽幼稚。等著吧,就在這一兩天,朝廷就會先傳消息過來。新的巡撫,也許年輕,也許年後,大概是年後吧,朝廷頒布新政之後就會來。”

王存看著火苗,情緒似乎有些不好了,說道:“當初,是王安石流放的我們,我們在元祐初放逐了蔡確等人。現在,章子厚復來報復,也許三年,也許五年,最遲不過十年,章惇等人就會出京,客死異鄉。”

王存的話很平淡,並不是在詛咒什麽。

宋朝不興殺大臣,可鮮少有人沒被流放過,很多很多大臣,要麽是死在出京的途中,要麽死在歸京的途中。

見怪不怪,尋常事了。

劉志倚理會,反而道:“王相公,朝廷要將應冠,欒祺等人押送上京,文相公為何拒絕?”

王存道:“不是拒絕,是時機不對,再等等。”

劉志倚道:“下官聽說,大理寺要在江南西路設立巡回判事,負責江南西路的一應所有官司。如果王相公覺得應該等人入京不合宜,下官建議在洪州府審理。”

這些都不是王存想要的。

王存雙手罩著碳爐,烤著火,漫不經心的道:“這些,就交給新任巡撫吧,咱們都輕省一點,馬上就要過年了,不要再橫生枝節。”

劉志倚對王存這樣凡事往後退的態度很不高興,到底又是相公,不好發作,強忍著沒有說話。

這時,一個小吏進來,看了眼劉志倚,來到王存身後,在他耳邊低聲道:“京裏來信,朝廷那邊風向不太對。原本的諸多爭議突然間消失了,他們判斷,很可能政事堂與六部已經達成了和解,‘紹聖新政’的變法綱要,在政事堂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