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緹騎(第2/3頁)

文彥博背著手,望向樞密院方向,道:“章子厚相比於王安石,魄力,狠心有過之無不及,但這也是他致命處。‘紹聖新政’在他的推動下,必然怨氣沖天,亂天動地。另外,王安石能全身而退,壽終正寢,章子厚,怕是要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

蔡卞神色不動,他不是小年輕,宦海沉浮幾十年,同時,他也對他們的未來有過考慮。

章惇行事太過獨斷專行,並且選擇了‘眾正盈朝’,滿朝野幾乎都是‘新黨’,並且‘京察’之下,滿天下的官員,都將是‘新黨’。

這般史無前例的霸道行徑,章惇也成了前所未有的權臣!

縱觀歷史,這樣的權臣,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蔡卞也望著樞密院方向,道:“‘大事不惜身’,章子厚從來不在乎自身安危,榮華富貴,青史留名這些,也不在他考慮的範圍。文相公,‘紹聖新政’,還需您的鼎力支持。”

見蔡卞圖窮匕見,文彥博擰起眉頭,道:“大禍將臨,我能做有限,只希望你們好自為之。”

蔡卞一笑,道:“是福是禍,言之過早了。”

文彥博沒有再說話,他們都是心志堅定之人,哪怕事有屈折,本心是不會變的,多說著實無益。

這會兒,趙煦與二章在樞密院,正在就這蕭天成一事,說著‘軍改’的事。

章楶坐在趙煦右下首,聽著趙煦與章惇將‘蕭天成一事’簡單說完,神情肅然。

吐蕃,李夏,遼國三面攻宋,這不是個好消息!

大宋這邊本以為打垮了李夏,暫時平定了外部威脅,正準備全力推進變法,尤其是‘軍改’,還要快政務一步。

北方三路經過兩個月前的一戰,正趁機推進‘軍改’,整肅軍隊,合並,裁減,訓練,提升戰力等都在快速推進。

吐蕃夏遼,突然要三面來攻,對大宋來說,是有些猝不及防,必須要認真對待的。

章楶坐在凳子上,仔仔細細思索良久,傾身與趙煦道:“官家,吐蕃那邊,成都府路由呂惠卿任經略,調集四周各路,十萬軍隊,以呂惠卿的能力,不說反擊,守住是綽綽有余,不必太過擔心。李夏,靈州在手,以郭成的能力,李乾順連靈州城都進不去,這一路大可寬心。唯一需要顧慮的,就是遼國。”

趙煦端正的坐著,聽著章楶的分析,微微點頭。

吐蕃散落不堪,各部族之間交戰連連,能夠聯合的軍隊並不多。西夏被趙煦上一戰打垮,手裏能用的軍隊,滿打滿算五萬人,想要用五萬人攻克郭成放手的靈州,簡直是癡人說夢。

唯一需要認真對待的,就是遼國。

遼國雖然內亂頻繁,深陷剿匪旋渦。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以遼國的國力,完全能夠分兵二十萬南下。

章惇面色冷肅,雙眸冷峻,道:“三國聯盟,是因為陛下將李夏打的差點滅國,引起了他們的不安。這種聯盟,其實脆弱不堪。首先,李夏就是突破口。命郭成派兵出靈州發,進發興慶府,李夏就只能困守不出。成都府路,只要擺出大軍,佯攻而上,李夏的教訓在前,吐蕃就不敢亂動。那麽就剩下遼國了,陷入內亂,遼國有多大的決心與我大宋開戰還是未知,瓦解了這個聯盟,遼國,臣有七成把握,不戰自退!”

趙煦看著章惇,點頭笑道:“朕,深以為然。”

‘淺攻擾耕’的戰術,對西夏有奇效,世人都說是章楶的功勞,實則上趙煦清楚,這個戰術,出自章惇!

章楶也信得過這位族兄,仔細思忖一陣,道:“折可適的能力,臣是信得過,加上種建中的騎兵佐之,即便不能大勝,也不會大敗。三國聯盟看似氣勢洶洶,實則虛的很,臣認為,我朝計劃不應該大變,稍作改變以策應即可。”

這樣的話,自然再好不過。

趙煦向來謹慎,道:“一,對於遼國內部,要加緊滲透,對於各路叛軍,要加以指導,支援,李夏的軍隊,不能出興慶府。二,北方各路,進入二等戰備,各處情報線加強對遼國的監控。三,水師,要加緊籌建,威海的優先,這件事,掛在樞密院與兵部一等事項。四,‘軍改’要繼續推進,江南西路,該了結了。”

“臣領旨。”

章惇,章楶一同起身,擡手領旨。

趙煦微微點頭,道:“坐吧。遼國那邊,蕭天成人頭送回去,就能判斷遼國接下來的舉動,咱們且觀望著。江南西路,你們還有什麽想法?”

二章坐下,對視一眼。

章楶道:“宗澤那邊沒有問題,虎畏軍已經準備妥當。”

章惇道:“江南西路的各級官吏,政事堂與吏部已經遴選差不多,各府縣以及重要位置全部換人,宗澤兼任巡撫,總督,經略,總管,大權集於一身,力爭一年解決江南西路的種種弊端,紹聖二年,全面推行‘紹聖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