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輿論陣地(第2/3頁)

高太後已經得到了外面的消息,斜躺著的姿勢慢慢坐起來,看向宮外,臉上浮現一絲難受的笑容,輕嘆道:“我到底是小看了官家……”

周和不敢接話,心裏暗暗道:若非您一直小看,自認為大局在握,哪能猝不及防的走到今天?

仁明殿。

孟皇後坐在椅子上,雙手摸著小腹,在陽光下,身上像是披上了某種光輝,輕聲自語的道:“兒,你父皇真是聖君,在行千古未有之舉……”

皇宮內外,整個開封城議論不斷。

警戒線外的人群越來越多,打斷了趙煦既定計劃,但這比既定計劃效果更好,眼見著人群氣氛熱烈,趙煦及時收手,將這裏交給了蔡卞,梁燾,他轉身回宮。

氣氛烘托出來了,他適時功成身退。

趙煦進了宣德門,陳皮連忙迎過來,一臉敬佩的笑著道:“還是官家高明。”

趙煦笑了一聲,今天的效果,確實比預計的好,邊走邊笑的道:“待會兒給蔡相公等人說一說,讓他們繼續加強輿論引導,對朝廷的惠民大政,要將好處講的直白,徹底一點。民心一定要搶過來!”

士紳階層,現在趙煦只能采取打壓,分化,拉攏,這個見效太慢,需要時間。但對於百姓,商人這些,國家機器開動起來,絕對能迅速轉化。

“是。”陳皮連忙應著。

趙煦剛回到垂拱殿,一只腳還沒踏進去,忽然看向陳皮,道:“那讖語查清楚了嗎?”

陳皮臉色一肅,低聲道:“皇城司那邊還沒有回話。”

趙煦冷哼一聲,大步進門,道:“蔡攸是越來越沒用了。”

陳皮不敢說話,皇城司十分敏感,縱然體制上劃歸政事堂,實際控制權還在官家手裏。

等趙煦坐下後,喝口茶,休息了一會兒,陳皮這才道:“官家,夏人的使臣就要到了。”

夏人去年在環慶路大敗,連太後,皇帝差點都被生擒,還丟了兩國邊界諸多要塞,上次就派了使臣,在政事堂太過囂張,被章惇直接斬了。

趙煦嗯了一聲,隨手拿過一道奏本,道:“章相公不在,讓禮部與蔡相公去接待一下吧。”

趙煦與西夏著實沒什麽好談的,若非忙著‘軍改’,趙煦連敷衍都懶得。

趙煦看著手裏的奏本,道:“夏人國內是什麽情況?”

陳皮瞥了眼外面,低聲道:“官家,從擎天衛傳回的消息來看,夏人似乎很不服氣,還要再打。”

趙煦冷笑一聲,擺了擺手。

陳皮應聲後退,侍立在不遠處。

趙煦看著奏本,心裏在考慮著西夏的事。

西夏的情況,與之前大宋的情況很相似。外戚專權,太後把持朝政,外戚充斥朝廷,小皇帝根本無可奈何。

那梁太後是一個極其囂張跋扈的婦人,那邊對宗主國遼國不斷放狠話,這邊與宋朝接連開戰。

去年的敗北,可能只認為是大意,加上諸多要塞丟失,失去了與大宋的主動權,如要再戰,直接目的,很可能是那些要塞。

“傳話政事堂,擎天衛。”

趙煦淡淡地說道:“封鎖與夏人的邊境,斷絕一切往來,一粒米,一塊布都不準過去!”

“遵旨。”

陳皮應著,快步轉身出去。

宣德門外。

蔡卞,與梁燾還在講著。

一個講政事堂的大政方針,一個講具體的政策。

但警戒線外的人已經分心,聽不進去,三三兩兩的竊竊私語,更有不少人開始離開,四處奔走,傳遞消息。

蔡卞,梁燾見著,沒有強求,匆匆交代幾句,便散了。

鄭賀致,李博知等人被蔡卞帶入宮,他們是來受獎的。

就這麽短的時間,整個開封城已經熱鬧起來,到處都在關於趙煦的談話。

“官家說了,要減稅,尤其是糧稅,減了有三分之一多!”

“對對,我就在現場,那蔡相公說了,明年改元,就從明年開始!”

“還不不止了,為了防止地方上的苛捐雜稅,層層盤剝,朝廷考慮設立專門的收稅機構……”

“除了糧稅,商稅也要減少,對很多東西的交易進行免稅,說什麽,哦哦,優化收稅環節,合理稅收,減輕最終的百姓負擔……”

“另外,還有就是要控制物價了,對糧米油面這些,朝廷要嚴控價格,嚴厲制止哄擡物價,保障民生平穩……”

“官家也說了,要加強對貪官汙吏的打擊,那句話怎麽說來著,‘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是要來真的了……”

“那梁尚書說了,先從開封府開始,要設立都稅司,物價司,清水司,還要聯合刑部,禦史台等組建跨部門的執法司……”

“朝廷這次,真的是有大動作了,要徹底消除弊政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