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新階層(第2/3頁)

實際上,從太祖立國到現在,根本就沒有這樣的祖法!

‘不殺士大夫’其實是一種約定成俗,太祖太宗殺了不少,真宗也有過。倒是仁宗皇帝,以‘寬仁’為名,未殺人。神宗皇帝想殺,是硬生生被阻止了。

因此,大宋並沒有‘不殺士大夫’這條祖法!

葛臨嘉,鄭賀致等人轉瞬明白過來,暗自佩服,悄悄對趙煦躬身。

警戒線外的等著看好戲的人,此刻也是緊鎖眉頭,絞盡腦汁的思索著各種典籍,想要找到‘不殺士大夫’的依據以及證據。

但他們根本找不到!

趙煦沒有再看嚴梓舒,拿起茶杯,輕輕喝了一口。

所謂的‘不殺士大夫’,這不過是‘士大夫’階層為自身爭取到的‘特權’,這種特權的根本在於朝臣能與皇帝對抗,迫使皇帝放棄‘殺士大夫’的權力。

最為明顯的,就是神宗要殺人,朝臣聯手阻止,被迫放棄,只能流放了事。

嚴梓舒頭上滲出絲絲冷汗,他是今科舉子,本以為能高中,不曾想會此次會試作罷,讓他美夢落空。在一些人挑唆下,喝了幾杯酒,這才撞著膽子來‘申辯’,以圖‘一朝天下知’,博得清名,為日後入仕鋪墊。

誰曾想,所有人言之鑿鑿的‘祖法’,居然是空的!

嚴梓舒想不到,悄悄轉頭,看向四處,希望有人能給他指點。

但沒人看他,因為這個確實‘事出無典’,找不到出處!

趙煦喝了口茶,放下茶杯,看向嚴梓舒道:“如果你找不出來,當眾來頂撞朕,是欺君,祖法裏,欺君是死罪。”

嚴梓舒噗通一聲跪地,滿臉冷汗,顫聲道:“小人醉酒糊塗,請官家恕罪!”

他是來博名望的,如果站住道理,當眾之下,官家以及朝廷不能把他怎麽樣,就算事後打一頓,也會成為他直臣的美名,會是他步入仕途的‘功績’!

可要是‘欺君’,那就是死罪,即便不死,仕途也無望了!

警戒線內外,一片安靜。

本來還以為能看一場好戲,誰知道,只是三言兩語,這嚴梓舒就潰不成軍了。

蔡卞暗自佩服,微微躬身。

身前這位年輕的官家,遠比他們,甚至所有人想象的有能力。

如果換做其他人,哪怕是他,或者章惇只怕都沒有這樣的敏銳思維,最多以大道理橫壓,趕走,這樣一來,即便能收場也會有些狼狽。

梁燾,來之邵等人更是如此,臉上多了絲敬畏。

趙煦看了嚴梓舒一眼,道:“祖法那麽多,你有沒有其他要與朕說說的?”

“小人不敢。”嚴梓舒頭磕在地上,渾身在發抖。

眼前這個都說不過去,再強行申辯,那就是胡攪蠻纏,惹人討厭了。

趙煦面色不變,擡頭看向警戒線的三邊,朗聲道:“還有誰要與朕辯一辯的?”

警戒線外的人群騷動,有幾個似乎意動,但最終還是沒敢走出來。

漸漸的,警戒線外,平靜無聲。

這個年輕的官家,從容淡定,給人無聲,無形的龐大壓力。

趙煦見沒人出頭了,再次微笑的與桌邊的眾人道:“些許插曲,咱們繼續說正事。”

鄭賀致,葛臨嘉,李博知,包德等知縣面露肅謹,不自覺的躬身。

那些士紳,商戶更是如此,心裏敬畏非常。

趙煦回憶了下剛才的話頭,道:“朝廷大政,旨在造福於民,富民強國,說什麽劫掠民財,這個簡直荒唐!”

這次沒人接話了,所有人都豎著耳朵。

趙煦神色漸漸威嚴,聲音也變得鏗鏘有力,道:“朝廷的大政,解釋的十分清楚,在這裏,朕在重申一遍。‘元祐新法’的根本目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第一,耕者有其田。所有的百姓,都應該有田,能安心種下去,無需擔心朝廷的苛捐雜稅,也不用擔心士紳大戶的欺壓,能夠永久的安居樂業。‘方田均稅法’就要做到這一點。第二,行者有其道。我大宋的百姓,應該得到保障,不應該受到不法勢力的欺壓,走到哪都能放心大膽,只要合法的行為都應該得到保護,沒有惡霸,沒有什麽衙內,更有貪官汙吏!這是整頓吏治,打擊不法勢力的根由。第三,夢著有其想。我大宋應該有公平,公正的環境,能種地,能讀書,更能入仕。這些,不是少數人的特權,不得壟斷,排斥寒門!改革科舉,普及書院,就是出於這個構想……”

嚴梓舒跪在地上,渾身冰冷。

這些話,字字句句打在他以及‘他們’的臉上。

蔡卞,來之邵等人悄悄對視,暗自點頭,朝廷總結的,並沒有官家說的這麽好。

葛臨嘉,鄭賀致作為第一線的人,更是激動,恨不得拿出筆來,認真的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