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利益不一致(第2/3頁)

趙煦說的口幹舌燥,拿起湯喝了一口,道:“姑且聽一聽,過一陣子,朕會下詔給國子監。”

蘇頌躬身,道:“是。”

趙煦的目光,轉向章惇與蔡卞。

韓宗道這個參知政事兼開封府知府,神情有些不自然。

‘開封府試點’,他這個知府,卻好像是局外人。

蔡卞開口,道:“官家,臣在開封府幾個縣走了一趟,這才發現,事情比臣等預計的要嚴重,並且還在進一步發展,繼續應對……”

趙煦端起碗,慢慢吃著,聽著。

蔡卞說完,章惇就開始說政事堂的應對,這些,趙煦已經知道了大概,現在在仔細聽著。

“臣等認為,這般亂象,皆因為法度松弛,人浮於事所引發……”

章惇面容嚴肅,說道:“是以,臣等計劃,用重典來懲治,對不法之徒,加強打擊,重塑朝廷威信,令那些人深刻明白朝廷的堅定意志,拋卻妄想……”

“其實,朕還有另一些想法。”

沒等章惇說完,趙煦手裏托著碗,打斷他,擡頭看著四人,慢慢說道:“我們一直以來,想的都是消除弊政,百姓們苦弊政久已,我們消除弊政,他們應該歡迎,支持才對。但忽略了,弊政是朝廷引起的,朝廷來改,百姓是否相信?百姓如果不信,他們就不會支持。”

蘇頌,章惇等人聽著,有些怔神。

他們倒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而是,從他們內心來說,朝廷的‘變法’,似乎與百姓沒什麽關系,他們只需服從就行了。

趙煦看著他們的反應也是愣了下,繼而就若有所思的道:“‘方田均稅法’的根本在土地不假,但更多的是在人,在百姓。朕在雍丘縣發現了太多的荒地,百姓們有地,卻棄地逃荒,為什麽?因為地方上官府的苛捐雜稅,逼得他們種不了地!百姓逃亡,無所依著,帶來的後果,諸位卿家比朕清楚。所以,‘變法’,要爭取民心,尤其是百姓的支持!之前,是我們忽略了,現在,朕覺得,有兩件事厄需去做:第一,梳理稅則,明確天下賦稅,公告天下,多一分不可收!第二,對地方官員進行嚴格的管控,尤其涉及稅賦,可考慮另外建立一個專門收稅的部門,繞開地方。第三,就是輿論。要用盡一切辦法,使得百姓相信朝廷,相信朝廷真的能改!不會越改越爛,不會走回頭路!這一點,尤為重要!”

趙煦說著,放下碗,看著章惇,蔡卞道:“朕以前與你們說過,‘熙寧變法’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你們人數少,沒有取得大多數人的支持,缺乏共識。現在,這句話要進行更正,那是‘熙寧變法’沒有取得民心,沒有讓百姓們相信,百姓們不信,那就是站在對立面,那麽敗北就是早晚的事情。”

章惇,蔡卞各有表情,陷入沉思。

趙煦的話,給了他們很大觸動,讓他們不得不進行一些反思。

一直以來,‘新法’都是在朝堂上進行爭鬥,‘新舊’兩黨殊死搏鬥,有神宗的支持,‘新黨’笑傲朝堂二十多年,但隨後,神宗皇帝駕崩,‘舊黨’就迫不及待的,在一年之內廢除了‘新法’。

這是簡單的黨爭嗎?

為什麽在神宗朝,有皇帝前所未有支持的‘新黨’會那般艱難,而高太後‘垂簾聽政’,廢除‘新法’卻那般的輕而易舉?

說到底,‘民心’不在‘新黨’一邊!

時隔七年,沒有多少人懷念‘新黨’,他們懷念的是仁宗朝,那個清平盛世,不管是士紳集團,還是百姓!

蘇頌聽著,默默無聲。他一向‘求穩’,雖然沒有向好,卻一直在極力的阻止變得更壞。

哪怕官家以及朝廷沸蕩,再三逼迫,他始終矢志不渝,堅定不改。

他不覺得他有錯,現在,也是如此。

韓宗道卻突然有些激動,忍不住的開口道:“官家,民心不在變法,朝廷確實有很多弊政,但完全可以消除,不用這般掘地三尺,臣請對新法進行修正,以順民心,以安天下!”

章惇,蔡卞猛的轉頭看向他,面露冷色。

韓宗道陡然間,似乎意識到他這個話沖動了,臉角僵硬,沒有再吭聲。

蘇頌見著也是皺眉,打圓場的道:“官家,新法推行,確實有些問題,應當查漏補缺,以盡善盡美。”

章惇沒理會這兩人,神色嚴肅,道:“陛下所言極是。政事堂計劃對全國府州縣進行整頓,加強對‘新法’的宣傳,凝聚最大的共識,臣相信,隨著新法的逐步推進,天下人會明白,‘新法’於國於民是最有好處,最正確的!”

趙煦看著他,沉聲道:“還不夠。以往,邸報都是給各級官府的,要深入地方,要加強對百姓的宣傳。我們現在要爭取更多士紳的支持,同時更要獲取民心,百姓的支持,在這個時候,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