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如火如荼的新政(第2/4頁)

刑恕神色從容,道:“人證物證確鑿,為什麽要含糊?真要是有人企圖翻案或者鬧到朝廷,本官也無懼!這件事,就這麽定了。說說登州阿雲案。”

眾人見了,便沒有多討論,畢竟這個案子,是宮裏官家定的。

提及登州阿雲案,其中一個少卿語氣果斷,帶著憤恨,道:“登州阿雲案,是先帝欽定,時隔二十多年,司馬光等人掌權後卻突然翻案,還將人抓來殺來,著實可惡!不忠不孝!其案本身來說,也不至於判死,時隔多年,以宰執身份幹預司法,也違背祖法,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這個案子都必須翻案!”

其他少卿跟著說話,大部分是贊同。他們幾乎都是‘新黨’,哪怕不是,這個案子在復起‘熙寧之法’大背景下,同樣需要翻轉。

眾人討論的,幾乎都避開了‘慎刑’與‘重刑’的深層次意義,單純從案子本身在討論。

刑恕見著,點點頭,道:“那這兩個案子就這麽定了,下午開堂,明天宣斷。另外就是近來的一些事情,包括寧遠侯等,我的想法是,流放嶺南。”

“同意。”

“同意。”

一眾少卿沒什麽意義,寧遠侯作死,聖旨都攔不住,他們自然要送一程。

在大理寺忙碌著的時候,朱淺珍與李衡秋進了開封府,在一個小房間進行過戶手續。

但裏面的小吏,來去匆匆,許久都沒能給他們辦好。

李衡秋等不及了,等那小吏回來,陪著笑臉,道:“這位兄弟,今天這是怎麽了?”

小吏擦著頭上的汗,似乎覺得耽誤這麽久不好意思,低聲與兩人道:“正廳裏,十多位縣尊正在立軍令狀。很嚴苛,一旦做不到,就得被罷。”

“軍令狀?”

李衡秋愣了下,低聲嘀咕道:“縣尊立軍令狀,今天怎麽盡出怪事……”

朱淺珍神情是有些怪異,心想:罷官嗎?以前好像不怎麽罷官的。

以前的大宋朝,除了不殺士大夫外,‘罷官’同樣極少,罪過再大,無非是將人發配的遠遠的。

就好比神宗想殺的那個漕官,最終不但沒殺成,連官職都沒丟,只是被發配了。

現在,不止是殺官,罷官日益漸漸的變成了一種‘常規操作’。

此時的開封府正堂內,一個個縣令,神色嚴肅,挨個的拿過他們寫好的‘軍令狀’,依次的簽字,畫押。

這些‘軍令狀’,寫著他們要完成的任務、時間以及完不成後的處罰。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任務時間表’,是開封府以及朝廷量化的考核指標。

這些縣令挨個的簽字畫押,而後肅色的立在一旁。

韓宗道,曹政等不動如山,一副此事沒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堅決之色。

這些縣令做完,輪到另一撥人。

這是開封府下的‘新法小組’,來自於六部三寺等,是統籌‘新法’的小機構。

曹政看著他們挨個進行無聲的簽字畫押,說話道:“六部等將會深入開封府試點,諸位是得到器重而派來的,希望你們能齊心協力,推動‘新法’,莫要仗勢自誤,潛心用事為要。”

這些人都是六部精挑細選來的,都有各部背景,曹政的話是勸說,也是警告。擔心這些人依仗背景,人浮於事,甚至是敷衍塞責。

這些人品佚倒是不如曹政,又要聽命行事,連忙齊齊擡手道:“下官領命。”

曹政見著,低聲與韓宗道道:“相公們還會過來嗎?”說的是蔡卞,章惇以及蘇頌。

韓宗道微微搖頭,道:“他們說要來,但我估計他們脫不開身。”

曹政沒有說話,暗暗凝神,盯著這些人簽押軍令狀。

開封府內如同沙場點兵,一片肅謹氣息。

朱淺珍與李衡秋辦理好,出了開封府,李衡秋與朱淺珍笑呵呵的道:“朱掌櫃,日後有什麽好生意,還請務必照顧下小弟,這酒樓,小弟可是虧本送給朱兄了。”

朱淺珍見慣了商場上的變臉,對於李衡秋的變化一點不在意,拱了拱手,道:“好說。在下還要去戶部,告辭了。”

李衡秋其實還想請朱淺珍吃頓飯,進一步套套消息,見朱淺珍說走就走,心裏琢磨了會兒,快速離開。

朱淺珍來到戶部,還沒進去,就看到一大群人湧出來。

小夥計在他邊上,看著這些人的官服,低聲道:“掌櫃,這些人,好像是禁軍?”

朱淺珍神色不動,避讓在一旁,看到有人舉著‘丈量隊’的帆,明悟的點了下頭。

等這波人走了,他剛要進去,裏面出來一個商人模樣,看著朱淺珍道:“兄台也是來做登記的?別去了,戶部現在忙的一塌糊塗,沒人有空理我們。”

朱淺珍想著開封府,好奇的道:“兄台,戶部又在忙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