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水心(第2/3頁)

他很清楚那位水心先生的地位,作為白鹿城附近學說的集大成者,當年的水心先生乃是浙東諸多學派之首。

其主張學說也有“功利之學”的稱呼,認為“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主張“通商惠工,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反對傳統的只重農業、輕視工商的政策。

強調“道”存在於事物本身之中,認為物由氣構成,五行八卦都是氣的變化形態。

只是可惜,其學說主張的時間點,百工還未達到鼎盛,商業和社會經濟遠還處於較為初等的狀態,以至於其學說傳播過程當中,得到的回饋不多,死前也只是止步於四品文宗。

反倒是其死後,隨著國家九品位格體系影響的不斷擴張,各類手工藝者的能力不斷提升,遲來的反饋,倒是將他立下的位格,提升到了半聖一級。

連帶著他留下的諸多書籍和原稿也是跟著晉升,換句話說,此刻王陽其觀摩的東西,等同於儒道半聖所留,對他整理自身所學是大有好處的。

謝老將這些東西,交付給王陽,可見其對王陽的看好和看重。

在玉宸的眼中,王陽得到水心先生遺留書籍和原稿所在位置之後,冥冥之中屬於他的氣數就是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

在玉宸古樹推演的未來之中,王陽他晉升四品的時間也是得以提前了不少。最早的話,能夠在一年內成功;最晚的話,也大約是在中土和西洋開戰之後不久。

‘這樣一來,只要王陽在沉澱一段時間,在中土和西洋的戰鬥中立下足夠的功勛,完成立功,便大有可能晉升半聖位格。若再繼承我手中的儒家位格,主持儒道變法,完成聖天子垂拱而治的理念,三不朽便算是都走了一遍。哪怕中土吞並西洋,也能保證一個亞聖位格。’

將王陽安排的差不多後,玉宸又是想起了趙玄朗。

比起王陽,趙玄朗的天資悟性一直差了一截,為此,玉宸才會在他當初突破的時候,幫助他融合部分神道之妙。

後來趙玄朗完全轉入神道,玉宸也是秉承著支持的態度。

在知曉王靈官突破要失敗的時候,也是特地為其謀劃了一份本源,讓趙玄朗未來的道路更加通暢一些。

因為這個,趙玄朗的進步速度一度超過了王陽。

但伴隨著王陽寫好了《心學》,得到了水心先生的部分傳承,趙玄朗必然又會被其甩到後面去。

“不過話說回來,這位水心先生的理論,在近百年,對白鹿城的影響越發巨大了,若非扶桑的影響,白鹿城必然成為中土一座商業大城。”

“而伴隨著現在扶桑被中土吸納,等到中土和西洋開戰之後,扶桑也會成為中土的一個後方根據地,白鹿城作為當初我聯系中土和扶桑的節點之一,若是能夠抓住時機,必然有一次蓬勃發展的機會……”

玉宸思索了一下,以彌羅宮中的古樹推演了一下未來的變化。

趙玄朗若是能夠以此為根基,一面做到吸納白鹿城穩定的商業氣息,維護其商業法律,另一方面又在中土和西洋的戰場中,建立新的商業體系。

他的財神位格和靈官位格都能夠得以更進一步,有望三品。

得到準確信息的玉宸,順手將這個消息傳遞給趙玄朗。

此後,他便將目光轉移到龜靈的身上。

依舊待在白鹿城邊上紫霄道觀內的龜靈,感受到玉宸垂下的目光,還沒來得及開口,一股文氣從天而降。

這是玉宸四品獨一型靈格中靈龜文宗名號攜帶的力量,他的儒道位格,大半源自於他帶來的新理念,但這些理念又因為他沒有足夠的理解和鉆研,虛浮不定。

故而,當初孔亞聖在幫助他凝聚位格的時候,特地借助了他身上的一些傳聞,以龜鹿二者對應的文氣象征,輔佐玉宸凝聚位格。

而成就儒道半聖的玉宸,此刻便是借助自家位格的特殊性,將同龜相關的文氣概念,轉贈給龜靈,幫助它更進一步。

作為白鹿城內,被視作代表文運的瑞獸,龜靈對文氣的接受程度本就不錯,伴隨著文氣的落下,其龜背上的紋路越發清晰,隱約顯露出五行生成之景,八卦九宮之象。

“河圖洛書之象?”

龜靈的變化,有些出乎玉宸的預料,他也沒有料到,在文氣的刺激之下,龜靈的龜甲竟然隱約浮現出河圖洛書的痕跡。

更奇妙的是,伴隨河圖洛書這中土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的圖案出現在龜靈的背上。

因為王陽書寫《心學》帶來的整體文氣變化,也是迅速穩定了下來。

玉宸順勢輔佐龜靈,將這些文氣沉澱入白鹿城地脈之中,激活過去積累的些許底蘊,讓白鹿城未來十年,進入新一輪的蓬勃發展時期,為商業和文化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