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集會(第2/3頁)

例如,前兩年在仙佛修士榮升三品失敗期間出手,執掌東華子位格的少陽真君,執掌蕩魔祖師位格的玄天真君,執掌觀自在菩薩位格的比丘尼。

“她的名號便是觀自在?”

玉宸聽到衛元君介紹那比丘尼名號的時候,有些驚訝於對方竟然直接選擇以觀自在名號作為自身法號。

這種事情在修行界算是比較少見的,畢竟九品位格體系,算是神道變種。

其中仙佛兩脈的位格,究其根本也是一種神位。

眼前這位佛門比丘尼將自身名號改成觀自在,走上觀自在的道路,許下類似的宏願,做著傳說中對方會做的事情,甚至衣著和性情都無限向著這位菩薩靠近,那麽她到底算是觀自在的化身,還是一個獨立的存在?

“南無阿彌陀佛。”

白衣飄飄,手持凈瓶,容顏秀麗,眉心有一點朱砂流轉淡淡佛光,四周虛空有八部善神護持的觀自在望著玉宸,微笑道:“昔日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此乃菩薩慈悲,由普現色身三昧示現之三十三種變化身,或佛身、或辟支佛身,或聲聞身,或梵王身,或帝釋身,也可為大自在天身,大將軍身,毗沙門身,小王身……”

“因此,那三十三身,名為三十三重,實則無窮無盡。我等學習菩薩法門,自然也應該以菩薩法身顯化,度化世人,若是強行保持獨立,難免出現偏差,無法明悟慈悲真意,以至於人間出現以姿態、場景與所持法器來區分的三十三觀自在。”

“那三十三觀自在中,白衣、青頸、多羅尊、葉衣、阿麽提五觀自在身也就罷了。如那蛤蜊觀自在,本是昔日修行菩薩法門之人,為勸解喜食蛤蜊,要求沿海百姓月月進貢,弄得漁民苦不堪言的天子,顯化的一重變化,卻也被人視作觀自在法身,以視同菩薩本相的區別。此等行徑,實在可笑。”

‘她一直這樣嗎?’玉宸有些好奇的同衛元君交流,對這位將自身名號改成觀自在的比丘尼,有些不知道如何評價。

‘道友習慣就好,這位觀自在道友,唯有在涉及到菩薩名號和慈悲真意的時候會這樣,也算是她區分自我和菩薩的一種方式。’

衛元君解釋一句,便打斷觀自在的言論,將玉宸帶到其余幾位仙佛修士面前,簡單的為玉宸介紹了一下他們的來歷。

“這一位是通玄真君,執掌三品位格源自於上洞八仙·玉洞通玄先生·中條應變真君·張果,論得道時間,還在我之前。”

衛元君說著,指著頭束金箍,身穿白驢法衣,樂呵呵的白發老者。

當玉宸看去的時候,那繡在衣服上的白驢也是看了看玉宸,並且在玉宸的眼中,這位老者其實一直倒騎在那白驢之上,立於天地之外。

“見過張老!”玉宸微微躬身施禮,那通玄真君避開,連連急忙擺手。

“不敢當,不敢當,天王氣數青紫,又是獨自證道,比起貧道這等依靠先輩傳承之人,不知勝過多少。日後必然是一位二品帝君,貧道不過一老朽,如何能受你的禮?”

說著,通玄真君指著邊上以為周身青氣環繞,隱約有彩蝶飛舞的一位年輕道人,道:“要論得道早,還是微妙道友更勝一籌,再說了,微妙道友同樣是獨自證道,想來他同天王會有更多話聊。”

衛元君適時的為玉宸解釋:“這一位是孫真君,執掌的三品位格大半源自於南華真人,也有部分源自於太乙救苦天尊,屬於其自行凝聚的位格,三品獨一型·隱宗妙真道主·太乙救苦上真·微妙無通真君·孫行真。”

“見過孫真君。”

玉宸微微躬身,這位孫真君倒是沒有和通玄真君一樣避開,受了一禮後,也是會了一禮。

衛元君見狀,又是為玉宸介紹下一位真君,此人周身氣息宛如五色光焰,眉清目秀,近乎童子相貌,手中拿著一柄五色如意,顯然是以五行之道為主體,步入三品位格。

“這一位同孫真君乃是同輩眾人,當時同孫真君一同被稱為仙道兩大奇才,同樣是凝聚獨屬於自身的三品獨一型位格,浮黎都明真君·金闕五極天師·雲塵子。”

這一次,玉宸還未開口,那雲塵子便率先開口道:“我聽聞你坐下有一靈鹿,名喚七色,乃是天地之間,陰陽五行精氣所化,貧道坐下無一門人,不知道友願不願意割愛,讓其同我學道?”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無不側目,孫真君更是皺起眉頭。

這位和雲塵子同一時期的仙道前輩,非常清楚雲塵子的來歷和性格,也明白這家夥一直以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