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輕舟(第2/3頁)

法海看的眉毛微跳,就在他忍無可忍的時候,道濟開口:“禪師這就是心有偏見了。要我說啊,佛祖留下詩一首,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話語間,道濟還在那裏隨著輕舟前行,搖頭晃腦,好不愜意。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法海為人雖然有些傲氣,但其本身佛法也非常精通,一聽就知道道濟的意思,他略微思索了一下,挑眉道:“你的想法雖好,卻需極高的佛性禪心,方可維持。”

說到這裏,法海又是看了一眼道濟手中的雞腿,借著剛才思索的時間,他倒也看出了道濟手中雞腿上毫無怨氣殘留,乃五凈肉之屬。

所謂五凈肉,即不見殺肉,指不是自己動手,也不是看著他人動手宰殺的肉類;不聞殺聲,不是自己所殺,也不讓他人宰殺,沒有聽到他人宰殺時,眾生哭叫之聲的肉類;不為我殺,不是他人為了自己而殺害眾生得到的肉類;自死,自然老死,病死的肉類;鳥殘,鳥獸爭鬥,互相吞噬之後的殘余肉類。

合乎這五種情況的肉類,或者其他一切不沾染怨氣,沒有剝奪他人生命,對其他眾生造成痛苦的肉類,在佛門之中,都被稱呼為五凈肉。

《楞嚴經》中有言:“我令比丘,食五凈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假名為肉,汝得其味。”

這本是佛道修士,為了一些要茹素者,因一時辦不到而開設的方便法門,是為了減少後人犯重之嫌,特立所為。

但這種說法類似於潛規則,因此道濟吞食這等肉類,只能說是影響不好,而不能說他因為吃肉犯戒多嚴重。

明白這一點的法海,指出道濟的問題:“你這肉,雖屬五凈,但凡夫俗子並不能明白其中關鍵,若有人冒然模仿你的行為,只會墜入魔道。如此行事,實在是有失我等教化眾生之念。”

道濟笑道:“已經有禪師和諸位大德做那寶相莊嚴之態,於前指引眾生,貧僧只是一俗人,便取個巧,借此點化頑愚,有何不好?”

法海聞言,取出缽盂,輕聲道:“也罷,這事你我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暫且放在一邊不談?我且問你,為什麽見到邪魔外道,餓鬼冤魂,殘害其他陰魂,也不出手阻攔救度?”

最後一句,法海之聲好似雷霆炸響,震的四周黑水激蕩,手中缽盂高高舉起,一道道霸道的金光迸濺而出。

道濟笑了笑,並不阻攔,而船尾撐船的人見狀,敲了敲船身,放在小舟前端的青燈放出幽幽的光輝,籠罩四周,壓下翻滾的黑水,穩固船身,同時攔下缽盂放出的佛光。

不過,法海這一動作,倒也將另外兩個鬼暴露了出來。

其中一個身穿麻衣,面容幹瘦,四肢只剩下皮包骨,肚子卻高高隆起的小男孩,他一雙眼眸連點兒活氣都沒有,好似一潭死水,深幽、空洞、可怕。

法海用缽盂罩向他的時候,他也只是擡起頭看了一眼,便低下頭,舔舐一根帶著些許肉末,滲著鮮血的骨頭。

那骨頭的主人則是一個少年,他同樣很瘦,看上去似乎忍受了很久的饑餓,原本應該頗為清秀的臉頰上看不到一點肉,大且凸出的眼睛和高高隆起的顴骨讓他看上去有些可怕。

但他的眼睛卻非常的明亮,透露出一絲絲欣慰和喜悅的笑意。

若不看他脖子以下,這少年給人的感覺也就是一個性格開朗,但生活窘迫,性格有些怪異的孩子。

可你若是看他脖子下方,便會見到一副被掏空的身體,那孩童舔舐的骨頭,真是他的胸骨。

法海見狀,手中缽盂下壓,佛光越發醇厚,但清輝依舊,不受影響。至於那男孩則像是看不到法海一樣,伸出枯瘦的手,放在男孩的頭上,輕聲道:“不要怕,不要怕,慢點吃,只要你不去傷害別人,都還有的……”

說著,少年吸收了點周圍的陰氣,殘破的身體開始再次修復起來,而新生的血肉刺激著男孩的意識,他空洞的眼睛中流露出一絲絲的渴望。但最後不知道為什麽,還是強忍著不去吞噬,只是咬破自己的下唇,舔舐起其中的鮮血。

看到這一幕的法海皺緊眉頭,不知道在想些什麽,但手中的缽盂卻放下,坐在道濟的身邊,看著那兩個孩子。

小舟繼續前行,法海這才發現這輕舟並非單純在黑水之上擺渡,偶爾也會去人間,將一些亡魂帶下來。

在這個時候,少年會將男孩喂飽,修復自身,撐著高高隆起的肚子,站在船頭,驅趕那些還沒死透的生魂。

“快滾啊!這裏不是你該來的地方!”

“又不是活不下去,你來這幹什麽?笑話我嗎?給老子滾出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