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水月(第2/2頁)

故而佛門之中時常以鏡中像來比喻緣生性空的道理;以水中月,比喻佛法變化,月為佛身,水為眾生,一佛能應眾生之心,化種種身形。

最終逐漸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水月法門。

這些水月法門大多以虛無空幻作為根基,上乘一些的希望借此覺悟,徹法底源,明了一切諸法實相,沒有一切障礙。

次等一些的則是希望借助虛幻,鑄就真實,頗有一點借假修真的感覺。

不過,無論是哪一種,都需要非常高深的佛法修為才可以修行。

否則,很容易落入虛幻之中,將自身立在眾生之上,自以為是,自得自滿起來。

無法理解佛性即為眾生性,有一眾生,便就有一佛性,眾生迷惑便用眾生性,眾生覺悟便用佛性,是佛是眾生,只是在一念之間。一如元覺禪師所言:“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法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攝。”

所以,玉宸才會特地開口刺激鏡花禪師,試圖打破她的心境,將其從定境之中打落,只是這鏡花禪師的反應,也是有些出乎玉宸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