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孤注一擲(第2/2頁)

此戰的力量對比是:西征軍無論步兵、騎兵數量還是後勤保障都遠遜於對面,唯二的優勢就是火藥和士氣。在這一馬平川的河灣原野上,面對鋪天蓋地的敵人,縱然打贏無數次,敵人也可以在優勢騎兵的掩護下從容撤退,再憑借著守土的決心和意志力卷土重來……與其進行車輪戰被耗到彈盡糧絕無奈就擒,艾格選擇了遵循教員的指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他放棄了在平原上的兩軍對壘中一勞永逸地大破敵軍、讓河灣人再無戰意的奢望,而是決定頂著阻攔騷擾行軍,攻敵之必救——高庭,利用“首府失守”危機感和“戰略目的無法實現”的心理壓力,迫得對手自亂陣腳出現破綻,給他帶來可乘之機。

而想要頂著敵人的阻撓甚至攔截強行軍,運動防禦力——即行軍同時應對敵人偷襲的能力便擺在第一位,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至少有兩點他必須得實現:1、各軍都能及時收到自己的軍令,受到自己的指揮管理,以應對突發情況;2、全軍對外的總接戰線要盡可能短,不僅讓敵人無法發揮兵力優勢,還能確保各部之間能夠互相協調策應,彼此守護。

若僅從數學上來分析,靠河的半圓形陣是最優解,然而事實上半圓形的陣勢一旦結成根本動彈不得,不滿足“運動”這一條,於是……梯形陣便成了理論與現實妥協後的最終方案。梯形外側三線邊緣的部隊到指揮部的距離相近,除了傳令方便和減小了對外接觸面外,梯形陣還有效克服了矩形陣“直角部分最脆弱”的固有缺點:若敵人從北面來,曼德河水就是最佳的防線,而若從南面來襲,又得面對層層疊疊嚴陣以待的巨大戰術縱深,而從南北以外的其它任何方向發起進攻嘛,又要面對梯形三條邊上各個方陣間彼此配合後形成的魔改版斜線陣……當真是做到了無懈可擊,叫敵無從下口。

說到無從下口,如果把地圖“上南下北”地顛過來看,一切便都豁然開朗:倚靠著河岸的梯形,不正像一個碩大的龜殼?沒錯,艾格就是打算指揮大軍——像一只烏龜一樣,頂著威脅一路沿河拱到高庭城下去,當著河灣將士們的面強攻拿下高庭,徹底摧毀河灣人的抵抗意志!

思路很清晰,但現實可沒這麽簡單:龜殼雖硬,終歸不是理想剛體。河灣人在步兵和騎兵數量上都占據絕對優勢,若對方指揮層裏也有聰明人,靈機一動決定將步騎分開使用——以絕對數量的步兵為砧,優勢騎兵為錘,使用古老卻永不過時的砧錘戰術,那在十萬人一擁而上的夾擊下,再堅硬的龜殼也是有被一錘敲散乃至敲扁的危機的!

面對這一潛在威脅,艾格預備好的對策就是:拒止。

利用炮兵的巨大射程和威懾力優勢,在敵人步兵出現在視野內進入射程的第一時間便發起轟擊,攪散河灣步兵集結列陣的節奏,讓砧—錘二元架構中的“砧”無法順利成形,整套戰術便也就自然瓦解破產……接下來三萬步兵對上少於自身的騎兵,在士氣和戰鬥力優勢的配合下,仗便有得打!

嗚嗚嗚嗚……

一聲悠長的傳訊號聲裏,西征軍徹底完成拔營作業,再幾下彼此溝通的令旗揮舞後,三萬西征軍組合成的龜陣慢悠悠地擡起腳來,開始穩穩當當地沿河西進,向著河流下遊的最終目的地高庭,拱動了堅實的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