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驚魂夜(下)

夜襲。

常人往往聽到這詞就下意識覺得牛逼、厲害……仿佛它是擊敗敵人的殺手鐧,贏得戰爭的靈丹妙藥,此招一出天下我有。但實際上,這種印象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一種認知謬誤:幸存者偏差。

這個概念顧名思義,概括起來也只要一句話:能在事後見到的,全是活下來的人。

我們所看到的結果,本身就經過了篩選。

在文學作品裏,創作者編織一個“夜襲”的故事,多半是想要描述一個將領能征善戰、用兵如神……在這種前提下,劇情的走向便幾乎肯定是夜襲方成功得手。道理很簡單:細寫一場失敗的夜間作戰,對故事的精彩性難有幫助。

肯定有人會說:即使不算虛構的演義,在確切的歷史記載中,夜襲似乎也是以成功的居多。殊不知,這恰恰是幸存者偏差在發揮作用的體現。

黑夜的掩護確實能讓進攻者搶得先機,占據微弱的先攻優勢,但同時也意味著:戰鬥肯定是在受攻擊一方的地盤上開展,而無論是堅固的城堡還是妥善布置的營壘,皆是突襲的天然克星。誠然,黑夜會讓守方對戰場局勢的觀察和判斷力極大下降,令有效的指揮和調度變得困難……但事實是:主動進攻一方對指揮調度的精度需求更大,受黑夜的削弱更嚴重。

一場夜襲的成功與否,總結起來其實就是看:發起方有沒有足夠的軍事素養和組織能力在黑夜中完成協作,以及能否依靠偷摸靠近所搶來的片刻時機優勢,迅速剝除抵消守方所占據的主場地利。

看起來並不復雜,遺憾的是:在實時通訊工具尚未誕生,征召兵而非職業軍人占據軍隊主體的這個時代,素質足以實現這種戰術的軍隊,萬中無一。

但凡正面作戰還有的打,便沒人會考慮行險;不是藝高膽大的將領,不會有勇氣發起夜戰;只有不患夜盲的百戰精銳,才有能力勝任執行命令;最終——也只有得手大勝了,這場戰鬥才有資格被詳細記載,才會被世人大書特書廣為流傳……

經過這一層接一層如套娃般的篩選,最終展現在人們眼中的幸存者偏差便是:夜襲似乎是一種有效且易行的戰術。

但真相其實恰恰相反!

艾格今次嘗試夜襲,也是迫不得已才出的奇招,無論是穿越者熟悉劇情的優勢,還是紅神代行者的獨特身份,都不會讓他所面對的困難輕上一絲半點。

黑夜裏的指揮難題,被他以詳細的戰術規劃、完善且占比頗大的軍官體系、久經訓練且受過實戰考驗的贈地軍士兵勉強克服;臨冬城的主場地利——兩層堅固“龜殼”,則被火藥這首次正式投入對人戰爭的新武器輕松破開;至於最終攻入城堡後所要面臨的“石頭迷宮”嘛,這對其他進攻者而言也許是棘手的麻煩,但於艾格而言則形同虛設:不僅他本人數次造訪臨冬對其熟悉無比,就連他手下的許多親信軍官,都在南來北往中憑著身上的黑衣有幸能入城過夜,挑出這些人領隊,在此基礎上再配發一張詳盡的臨冬城地圖……古往今來,任何發起夜襲的軍隊都必然要面對的地獄難度試卷,就這樣被贈地軍完成了個七七八八。

本著從心的原則,艾格沒有親自率領進攻,而是在數百名留守預備隊的保護下,坐鎮指揮部內,靜靜等待攻城結果。

……

低聲驚呼裏,突襲攻入城中的叛軍、迎頭而上的守軍……幾條火把的縱隊在主堡內觀戰者的注視下針鋒相對毫不留情地撞到了一起。黑夜這層面紗掩去了戰鬥的一切細節,但憑著火把的劇烈舞動以及隱約傳來的慘叫,完全能想象出廝殺的慘烈。叛軍在數量和組織度上略占上風,但有資格守衛臨冬的也個個都是北境好漢,在城堡建築間狹窄環境下的巷戰裏,單兵素質和個人勇武的作用其實不容忽視,而在這一點上守軍其實占據優勢。艾莉亞本以為第一輪遭遇戰至少能打上片刻,然而實際情況是:幾道閃爍的火光裏,熟悉但比城門被破時要微弱許多的爆炸聲傳來,代表了進攻者的兩條火把長蛇,便像張嘴吞下食物也似……速度微減,卻毫不停留地從守軍身上碾壓了過去!

“頑強的守軍”是這場突襲的最後難點,而艾格給出的應對方案便是:但凡遇到兩位數以上的抵抗,一律以爆彈解決。

這是場不容有失的關鍵戰鬥,任何可能增加損失和風險的節省都毫無必要,略經改良的反步兵爆彈能輕松瓦解人的反抗意志和戰鬥力,卻極少會造成致命傷害,而這一點,正好完全符合指揮部“盡量減少敵我傷亡”的戰術目標。

幾秒一聲的連綿轟響從城堡的東、北兩個方向傳來,攻入城堡的兩路贈地軍隊都似緩實疾、毫不動搖地按著既定戰術向目標推進,在不惜爆彈的情況下,守軍迎戰得有多果斷堅定,潰敗得也就有多幹脆利索,城堡正在迅速陷入敵手的消息很快被受傷撤退的士兵帶到了仍在校場之上的羅柏·史塔克手中,讓他這個城主手腳冰涼,恍如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