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何以天下(第2/4頁)

應該也不至於,官署門口有生人的話衛兵不會看不見,附近戒備森嚴,也不會輕易放生人進來。

不多時,戲志才面無表情回來,果然不出所料,書鋪裏一切如常,什麽都沒有查出來。

紙是鋪子裏賣的紙,墨也是隨處可見的墨,他們鋪子裏的紙便宜,每天賣紙比賣書還賺錢,那麽多紙賣出去,還有人買了之後賣去其他地方,查紙和墨根本查不出什麽。

鋪子裏的夥計說他們很注意鋪子裏的書籍,一點灰塵都要擦半天,更不可能有散亂的紙張丟在地上,鋪子裏那麽多夥計,地上有東西他們不可能看不見。

如此一來,事情的走向就忽然有些詭異了,總不能是書鋪裏的筆成精了自己寫的吧?

原煥垂下眼眸,這種神神叨叨的手段,他只能想起來那幾個後世出名的術士,比如左慈,比如於吉。

他沒聽說哪個有名的術士來到鄴城,也沒見哪本書說過術士會關注民生問題,什麽情況?

原煥眸色微暗,摩挲著指尖輕聲說道,“算了,那人不願出來,派在多人去找也沒有用,好在現在看來對方是友非敵,傳令下去,這些天加強戒備便是。”

對方神通廣大,不主動出來的話,他們這些凡人哪兒有本事找得出來。

既然不願意出來,那就如他所願,愛什麽時候出來什麽時候出來,看在對方主動送消息過來的面子上,他承了這個人情,但是想讓他大吃一驚然後立刻滿城找人奉若天神還是算了。

雖然他白撿了一條命,雖然他自己已經很不科學,但是他堅信這是個科學的世界,神神鬼鬼都是不存在的,求神拜佛他不攔著,卻也別想讓他跟著一起信。

這世上除了自己什麽都靠不住,比起諸天神佛,還是他身邊這些謀才武將們更可靠。

城裏加強戒備,百姓照常生活,半個月一閃而逝,什麽異常情況都沒有發生,仿佛書鋪裏多出來的那幾張紙是自己出來的一樣,完全找不到任何來源痕跡。

很快,城裏的政務防衛全部安排妥當,荀彧、沮授等人留在鄴城,除了呂布典韋這倆保鏢,原煥誰也沒有帶走。

幾輛馬車走出城門,身後帶著近百精壯部曲,除了部曲的數量過多之外看上去和尋常富戶出門無甚區別。

官道寬敞平坦,馬車走在上面沒有一絲的顛簸,袁璟坐了一會兒就按捺不住掀開車簾往外看,阿爹在前面的馬車上,掀開車簾也不擔心阿爹被風吹著。

“奕哥,你是不是也沒出來過?”小公子難得出遠門,看什麽都好奇的緊,“我爹說我們小時候從中山郡搬到鄴城走了好幾天,當時的官道沒有現在平坦,路上可受罪了呢。”

就是他當時年紀太小,記不清路上發生了什麽。

郭奕小大人一樣端端正正坐在車廂裏,聽到這話後臉上一僵,看袁璟只是自言自語無聲松了口氣,不想回想以前出遠門的慘痛經歷。

他記事早,家裏有個不靠譜的父親,小小年紀就要承擔起整個家的責任,不早早懂事怎麽能行。

當年他爹和戲志才戲先生一起從潁川到中山的時候他已經三歲,能記住的事情不少,那一路上又是顛簸又是燥熱,還要聽兩個不靠譜的大人在車廂裏吵架,天知道他是怎麽熬過來的。

他為什麽不愛出遠門,還不是被他那不靠譜的爹給霍霍的,就算一定要出門,也堅決不能和他爹坐一輛馬車,這是他最後的倔強。

外面是一望無際的良田,鄴城在後面逐漸變成小小的黑點,官道上的行人不少,田裏時不時能看到勞作的農夫,直到日頭偏西,馬車不知道走了多少裏,遠遠能看到山巒起伏,良田才變成荒地。

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暮色席卷而來,天地一片寂靜,車隊停下來修整,小家夥們從馬車上下來後圍在火堆旁邊,嘀嘀咕咕有說不完的話。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原煥這次把幾個適齡的孩子都帶了出來,一直生活在錦繡堆裏的孩子只靠書上寫的來猜外面是什麽樣子完全不夠,多出門走走沒有壞處。

曹丕孫權幾個隨家裏人搬到鄴城的時候已經記事,當時正值動亂,他們也算見識過民生疾苦,但是年紀再小一點的就不行了。

袁璟小公子和小夥伴們討論了半天,看到他爹從馬車上下來趕緊過去噓寒問暖,“阿爹頭暈嗎?肚子餓了嗎?要吃藥嗎?”

出趟遠門不容易,阿爹的身體最重要,趁現在離鄴城不算太遠,身體不舒服的話趕緊調轉方向回去,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阿爹是大人了,不能像小孩子一樣處處要人哄。

原煥從馬車上下來一句話都沒來得及說,小家夥就叭叭叭說了一堆,老父親實在插不上話,無奈只能任由兒子強行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