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烽火不熄(第2/4頁)

朝廷發不出俸祿,各層官署都要生亂,王司徒到時別說給別人找麻煩,能不被別人找麻煩已經是萬幸。

豫州境內世族林立,在袁術派他手下的人去豫州各郡擔任太守之前,整個豫州可以說是群龍無首亂成一團,黃巾余孽四處作亂,百姓東躲西藏苦不堪言。

那小子拿下豫州也沒怎麽關心治下百姓過的怎麽樣,他只是擴大地盤和袁紹叫陣,百姓過的好不好和他有什麽關系?

蠢弟弟剛剛拿下豫州的時候不得民心,甚至稱得上民怨沸騰,如果不是戲志才和趙雲很快跟他回南陽,幫他打理南陽郡和豫州的政務,不用等陳王劉寵發兵,他自個兒就得被趕出豫州。

這世道亂的厲害,想要立刻吏治清明幾乎不可能,即便是戲志才這等奇才,能做到也只是快刀斬亂麻,把郡縣中昏庸無道欺壓百姓的官兒該殺的殺該貶的貶,殺雞儆猴把剩下的人震懾住,再重新任命精明強幹的人在各地當父母官,這樣縱然做不到吏治清明,也能在短時間內穩住形勢。

豫州沒有州牧,暫時只能做到這樣,反觀冀州,他們冀州的百姓對官府很是維護,荀彧荀攸等人就不會像戲志才那樣小心翼翼。

袁術那個太守不頂事,只能辛苦手下人多費心,如果手下人再不靠譜,那才是真的亂到家了。

志才孤身在外,上要應付袁術下要安撫百姓,真是辛苦了。

好在苦日子很快就到頭,等解決了刺兒頭劉寵,把整個豫州掌控在手上,到時候再想法子派個妥帖的人去豫州當州牧,他就不用再像之前那樣雜事纏身。

說來說去,還是人才不夠用啊。

原煥幽幽嘆了口氣,抿了口茶水讓自己耐下性子不要心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該來的總要過來,不該來的他再急也沒辦法。

“有郭公則在陳王身邊,陳王敗北只是須臾,奉孝最近多盯著點徐州,烏程侯讓伯符和公瑾特意繞路去徐州,那地方無甚將才,不過陶謙的丹陽兵驍勇善戰不可小覷,別讓那兩個小的在外面受欺負。”

他當時只是和兩個小的說如果有困難可以派人去徐州找糜竺和魯肅,糜竺會不會幫他們不一定,魯肅肯定沒問題。

有史書為證,幾個人認識之後關系非常鐵,以臨淮魯家的土豪程度,遇到什麽事兒都能幫他們用錢來擺平。

他讓孫策和周瑜回江東沒想讓他們幹什麽大事兒,能將水攪渾就再好不過,只要經費充足,以他們倆的能耐自能混的風生水起。

有困難的時候去徐州,和專門繞路去徐州,聽上去知道根本不是一回事兒,也不知道烏程侯和他們說了什麽,倆小子怎麽先去給著陶謙找不痛快去了?

郭嘉笑著搖搖頭,“主公安心,從來只有他們欺負別人,沒有別人欺負他們的時候。”

孫伯符頗有其父之風,莽起來連呂奉先都不懼,明知道打不過還硬湊上去討打,只這股子堅韌勁兒就很讓人頭疼,他那好友周公瑾看上去文文靜靜,內裏也不是個簡單人物。

陶謙是丹陽人,周瑜是廬江人,兩家都在揚州,陶恭祖年邁體弱,周公瑾風華正茂,又有個本事不小的叔父在揚州做官,誰欺負誰還真說不準。

且看著吧,陶謙指不定要被他們倆折騰成什麽模樣。

原煥沉吟片刻,想起史上倆人看上誰直接綁到身邊強迫人家為他們效力的作風,後知後覺反應過來他的擔心很沒必要。

郭嘉掩面打了個哈欠,把要說的事情說的差不多了,放空腦袋坐了一會兒,終於想起來還漏了一件,“主公,鄴城書院那邊已經準備齊全,只等您挑個好日子親自過去,名士大儒們就能過去講課帶學生了。”

原煥凝眉想了一會兒,“定在半個月之後吧。”

書院籌備了大半年終於能投入使用,院長還是桃李滿天下的大儒鄭玄,授課的先生更是比曾經洛陽太學的先生都有來歷,如此闊綽的書院,不信得到消息的讀書人不想來。

郭嘉點點頭,對這個安排完全沒意見,反正放到哪天都是熱,早一天晚一天完全沒有區別。

兩個人又商量了幾句,眼看著外面天色暗下來,郭鬼才依舊沒有任何要走的意思,他都待到這個時候了,主公難道不管飯?

原煥笑罵一聲,將書案上的竹簡紙張收拾妥當,然後帶著臉皮比城墻還厚的家夥去用飯。

也不知道這家夥為什麽那麽喜歡蹭飯,明明他自己府上的飯菜和這邊沒什麽區別,就是不樂意回去吃。

難不成是因為奕兒不回家,孤寡老父親耐不住寂寞,處心積慮只想找個飯友?

嘖,年紀輕輕就成了空巢青年,可憐可憐。

郭嘉踱著步子跟在他們家主公身後,看不到前面那人的表情,也不知道他心裏想的什麽,溜溜噠噠想著待會兒的飯菜,琢磨著怎麽樣才能讓自己的酒從每天一樽漲到每天一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