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舉世皆濁(第2/4頁)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記仇!

周瑜笑著看著他跑開,看了眼天色,起身朝議政廳而去。

他自己對取字這事兒倒是不怎麽著急,家中長輩會安排好,時候到了自然就會有字,不用他自己操心,至於好友這急性子,他也沒辦法。

安國縣是中山郡的一個小縣城,地方不算大,百姓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安逸生活,好似從來沒有被戰火侵襲過。

在這裏住了幾天,適應了幹什麽都不緊不慢的愜意,再想想州牧大人那弱不禁風的身體,就明白了他為什麽要留在這裏而不是去府城。

和府城相比,這裏的確更適合養病。

天下已亂,江東早晚也躲不過去,周氏在廬江算得上大族,放到江東就排不上號了,更不用說整個大漢的世族,他們要保住全族,只能依附在某個勢力之下。

要把一族的安危交到旁人手上,這個人選就必須慎重。

他最開始來的時候沒有想太多,只是怕烏程侯和上次一樣找了個不靠譜的主公,他自己手下有兵馬不用擔心,可是讓家眷搬走實在是令他擔心。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他跟著一起,萬一有意外發生,看在廬江周氏的面子上至少能給他們留下反應的時間。

現在想想,只是傻的可以。

他是個小輩,出來遊歷是為了長見識,選對了人最好,就算選錯了也不會牽連到家族,最多他自己的路走的不那麽坦蕩。

而且有好友跟著一起,大不了就就點苦頭。

周瑜繞過回廊來到議政廳,裏面一如既往只有荀彧一人。

他們最初來到府上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後來跟在荀先生身邊才知道那幾天府上有不少客人,州牧大人找了徐州、冀州、兗州等各地的富商巨賈,試圖將民間亂成一團糟的鹽價糧價穩定下來。

穩定鹽價糧價,連朝廷都沒有把握能在短時間內做到這件事,州牧大人能如此有心,實在是難得。

大人心裏有百姓,總比沒有百姓強,能得民心便已經遠勝過其他諸侯。

孫曹兩家在莊子裏安頓下來,日子很快走上正軌。

丁夫人和吳夫人結伴去拜訪荀家女眷,幾人都不是胡攪蠻纏的性子,一來二去很快熟悉了起來。

曹昂孫權等年紀小,有丁夫人吳夫人管著讀書練武,調皮搗蛋的機會不多,孫策心心念念要討賊,這小子是個坐不住的性子,只是中山境內實在沒賊給他打,每天和張遼一起鬥嘴鬥的熱火朝天。

也就是呂布這幾天不在,如果呂奉先在,他怕是拼著不要面子也要跟去一起辦大事。

江東猛虎當年一身是膽,如今虎崽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比他爹還有膽。

張遼發現這小子比趙子龍好玩兒多了,和趙子龍一起訓練新兵部曲的時候,那小子一本正經說話辦事都認認真真,弄得他有時候都不好欺負老實人。

孫策這小子不一樣,只能說他頗有其父之風,混蛋起來和他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遇到勢均力敵的對手,練兵的時候再沒有無聊過。

而尚顯青澀的未來東吳大都督江左周郎,在第二日單獨見過原煥之後,就被無良主公派來和荀彧一起處理公務了。

年紀小不是問題,有穩妥持重的荀彧統籌兼顧,就算出點小差錯也沒事,更何況這是才能過人的周郎,便是年紀尚小,出錯的可能也幾乎沒有。

衛覬、魯肅等人簽下盟書後相繼離開,蘇雙和張世平跟衛覬去了河東郡,他們兩個的生意著重在馬匹上,一時半會兒弄不到太多的鹽。

幽州有公孫瓚他們不敢去,青州的黃巾賊沒有平定他們也不敢去,原煥想了一下,就讓他們跟衛覬一起去河東買鹽再賣去草原。

和手握軍政大權的各州州牧相比,顯然朝廷的威懾力更小,衛覬為人穩重,對商賈之道頗有研究,河東鹽鐵富饒,讓他給蘇雙、張世平供鹽再合適不過。

眼看著就要入冬,各地官署也清閑了起來,原煥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暖和的房間裏,整理書簡整理到沒脾氣,每當累到不想動的時候,就格外想念那些造價低廉又容易攜帶的紙書。

他現在比郭嘉還脆皮,竹簡拿多了手臂就會發抖,小姑娘的力氣都比他大,但是絹布太貴,適合書寫的紙也很貴,還不容易保存,哪個都不適合大量使用。

造紙太費勁,就算是皇宮都不能隨心所欲的用,真有不適合用竹簡的時候,絹布都比紙受歡迎。

蔡倫用樹皮、破漁網、麻繩等東西造紙來節約成本,不過那種紙不適合書寫,所以用的不多,他要是想擺脫用竹簡的窘境,首先要做的不是賺錢,而是造紙。

造紙術的水平上不來,他手上錢再多,買不到紙也是白搭。

索性今年冬天要做的事情已經安排的差不多了,呂布和高順去冀州北邊和幽州接壤的地方安排布防,最多半個月就能回來,戲志才和趙雲去南陽防止袁公路激起民憤小命不保,曹操和孫堅在兗州屯田搞建設,細鹽的方子交了出去,他讓荀攸召集匠戶到鄴城,鐵匠們多了總有那麽一兩個腦袋瓜活絡懂得創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