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流離不平(第2/3頁)

中山的位置很重要,如果不和人打仗,以目前這萬余兵馬足以守住中山,可是身處亂世,他們不可能不和別人打仗。

周圍動不動就是十幾萬幾十萬的大軍,他們哪怕有呂布這個三國第一猛將也不一定有勝算,八百精兵打退十萬人的特例上下五千年也就出過那麽一次,不能將希望放到虛無縹緲的特例上。

他要在亂世中站穩腳跟,基礎必須打好。

漢室傾頹,群雄逐鹿,天下人卻依舊看重正統,他的太守一職乃天子親口賜下,比袁紹的冀州牧名正言順了不知多少倍,如果將來他和袁紹起沖突,至少在輿論上不會落下風。

如果不是為了“名正言順”四字,他也不會費心思向小皇帝討要官職。

別人招兵買馬要頭疼糧餉供給,他們不一樣,董卓在郿塢屯了足夠西涼兵馬三十年嚼用的物資,中山如今兵力不多,本身又是能產糧的地方,有從郿塢收繳的糧草金銀在,他們卻什麽都不缺糧食。

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養兵的花銷是個無底洞,現在能直接將無底洞給填滿,遊戲難度瞬間從地獄變成普通困難,著實讓他松了口氣。

前任中山相張純被殺之後,中山郡留下的郡兵不會太多,官署沒有太守,朝廷無暇顧及此處,兵丁名冊戶籍稅收等內政疏於管理,都要從頭梳理才行。

感謝厚道的老天在這個時候給他送來了頂尖的內政大才荀文若,讓他不至於淪落到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地步。

曹老板常年征戰在外,荀彧坐鎮大後方,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不曾出過差錯,如今只是一個中山郡,在他手中不過是小菜一碟。

原煥摩挲著指尖,想著想著忍不住嘆了口氣。

他這副弱不禁風的身子骨肯定不能像曹操一樣四處征戰,莫說打仗,對他來說連出遠門都是天大的難題,戰事方面幫不上忙,也只有留在大後方一條路能走。

荀攸看到原煥臉上露出疲憊之色,收起輿圖起身告退。

他收到消息後立刻過來,忘了這人身體虛弱受不得累,袁紹和公孫瓚能不能打起來不重要,這種小事他去和叔父商量著拿出對策,再來讓主公定奪即可,無需主公勞心費力。

“公達且慢。”原煥將人喊住,披了件外衣下床走到書案前攤開幾張絹布,“中山為郡,郡有郡守,如今郡中官署廢棄,在下願聘公達為長史,公達可嫌官職低微?”

太守兼領武事,太守之下設有郡丞,郡當邊戍者,丞為長史,俸六百石,掌兵馬。

身為太守之下的二把手,長史之職本該由朝廷認命,只是如今情況特殊,特殊情況下有特殊的辦法,州牧執掌一州軍政大權,同理到郡中,太守也有權任免郡中一切職務。

原煥剛到袁府時只顧得養病,這些天身體好轉,傷口也不再隱隱作痛,精神好的時候還可以在院中看袁璟小家夥練習走路,現在荀彧也到了,他們兩個昨日相談甚歡,彼此都感覺對方值得信賴,正好趁此機會將身邊幾人的官職俸祿定下。

呂布高順張遼身上有官職品級,他們三人願意離開京城跟隨他來到中山,只看官職品級可以說是往下走,拿呂布來說,他因剿滅董賊有功而進封溫侯儀同三司,在朝中已經是頂尖的那一撥,再給他們加郡縣的武職反倒不美。

幾個武將之中,真正需要他來蓋印冊命的只有趙雲一人。

郡內設有專掌軍事的都尉,像趙雲這樣尚未立功的年輕小將,本不該直接給他那麽高的品級,但是郡府官員由太守自行聘用,原煥對那做事一絲不苟、模樣又俊俏非凡的小將軍心存偏愛,趙雲自己也足夠爭氣,直接升為都尉沒有人會有意見。

本來是沒人有意見,只是他身邊的幾個武將腦回路過於清奇,最終還是經過一番波折才算結束。

他以為呂布幾人有朝廷的官職在身看不上郡中的職位,人家堂堂溫侯、堂堂中郎將、堂堂騎都尉,他要是隨隨便便再給他們加什麽官職,傳出去保不準有人覺得他在羞辱他們。

可是他這麽想,呂布張遼卻不這麽想。

大家都在主公身邊做事,甚至他們還是先來的,憑什麽趙子龍能被主公親自蓋印寫任命書,他們卻什麽都沒有,官職大小不重要,他們要的是公平、是一視同仁。

兩個能鬧騰的提意見還不算,連高順那個濃眉大眼的都和他們同流合汙,含蓄的表示他也想要主公親自任命。

四個人三個有意見,僅剩下的那個正抱著任命書傻笑,根本沒有意識到同僚正在抗議,原煥無法,只能再寫三分任命書蓋上大印,每郡都尉人數不定,為一至五千人不等,別說四個,只要士兵足夠多,他同時任命四千個都尉都不是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