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械性防禦(第2/4頁)

她唯一的兒子目前在副城區內上學,這裏常年只有她一人獨住,而她的鄰居家是一家四口人。

一對中年夫妻,一兒一女。

據賈女士向上級提交的報告所述,她懷疑這家人的小女兒汙染度失控、正在朝著‘畸變種’的方向變異。

原因是這個女孩子從娘胎出生起,就患有較為嚴重的汙染病。

普通公民的汙染度普遍控制在2%—5%這個區間,而這家人的小女兒,三歲時做汙染測試時候,汙染度就已經達到了7%,這種情況是非常罕見的。

一般來說,汙染度數值高的孩子,是有潛力成為‘汙染種’的,一旦被選入特戰隊的少年班,就會被接離原生家庭、並每個月給予一定的補貼。

但很可惜的是,這個女孩子的汙染方向經過檢驗後,並不適合進入特戰隊。

於是在女孩兒很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就要拼命工作掙錢,去購買藥物集團出品的、針對緩解汙染病的高價藥物,一家子過得緊巴巴的。

但這家人的家庭氛圍非常好。

父母沒有因為孩子生病就遷怒,反而想盡辦法去掙錢、給孩子治病;

哥哥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做飯做家務,學習之余還要自己帶生病的妹妹。

賈女士自己一個人住本就孤獨,又喜歡小孩子,所以很心疼鄰居家的兩個小孩子,經常做一些手工餅幹等等,給鄰居家送去,關系很不錯。

盡管如此,小女孩兒的汙染病還是隨著成長一天天變得嚴重,身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變異部位。

大概一個多月前,賈女士就發現這個身患汙染病的女孩子,身體上出現了畸變包;

那個時候她委婉地勸過一次,讓鄰居家的大人帶她去中心城的醫院看一看,不然很有可能會出大問題。

後來一段時間,她經常能在女孩兒的身上聞到隱隱的臭味,就像什麽東西開始腐爛了一樣。

某天晚上,她聽到鄰居家爆發一場動靜頗大的爭執。

伴隨著女主人崩潰的哭聲,以及小孩子的尖叫和哭鬧,一直持續到很晚。

後來幾天她只能照常看到夫妻倆去上班打工,只是再也沒見過那家的女孩子出門,在院子裏玩耍;

連家中的男孩子,也很少出門了。

賈女士猜測,那個女孩兒應該是被隔離在家中了。

雖然她覺得一直這樣拖下去,對孩子的病情沒有任何作用,但身為外人她也沒法指手畫腳。

直到三天之前,賈女士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有一兩天沒有見過鄰居家的夫妻出入了,她有些擔憂,試著在門外喊了一聲,聽到了屋裏的回應。

那家父母只是隔著門,讓她不用擔心。

又過了兩天,隔壁依然沒有任何人出入,只是偶爾能聽到屋裏淅淅索索、像交談一樣的聲音;

他們不開火、不倒垃圾,更不出來散步。

賈女士很擔心這家人出了什麽問題,於是報了警。

紅海區的普通特戰隊員來了後,偽裝成上門檢查水電的工作人員,敲了門卻依然被拒之門外,屋裏的夫妻二人禮貌拒絕了他們進入房屋的要求。

因為沒有確切證據證明,這家人出了什麽問題、或者犯了什麽罪,並且家中有人,按照律法特戰隊員是沒有資格強行破門而入的。

他們只是隔著門測了一下房屋周圍的汙染度,發現汙染度的確偏高,已經突破了30%。

但還是一個相對的安全的汙染度,只有數值突破40%時,才需要特別警戒——也就是擁有進屋搜查的權利。

本來這些隊員覺得,這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沒必要立案,但想到那頗高的汙染度也有些猶豫。

紅海區的特戰隊拿不定主意,於是便將這個案例通報到了主城,請求出派正式隊員前來考證。

又因為評估的危險指數並不高,被定為了三級任務。

“怎麽說呢,我和紅海區的特戰隊人想的差不多,這個小孩子應該是汙染度過高,身體畸變程度太多了,連畸變包都出來了,精神上應該也出現一定的問題了……”陳波說著,一拍後腦勺。

“畸變包你知道吧,就是那些基因類汙染種一旦變異,身上會長出來的東西,不影響日常生活,就是臭。”

元幼杉:“啊我知道的,見過一次。”

她想到了自己唯一見過的那只‘畸變種’,身上長出的大大小小的膿包,就像一顆顆肉瘤。

那就是基因類‘畸變種’身上變異,最常見的一種特征。

陳波點點頭,“應該是這小姑娘脾氣性格一變,家裏的大人也害怕了,所以把她關在家裏,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他小聲嘟囔著:“你知道一盒舒緩藥要多少錢麽?”

青年豎起一根手指晃了晃,“一萬聯盟幣一盒,一盒只有七片,一般有需求的人一天吃一片,而汙染病比較嚴重的人,一天要吃兩三片。一個月光藥錢,都要四五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