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大軍攻下鹹撫城後並未停止腳步,而是趁著呼延謅將多數匈奴守軍調到豫縣、周邊城池守衛空虛之際,抓緊時機,由步驚雲和荀淩分別帶軍朝蓮尋、平鑼兩郡其他防守薄弱的城縣進攻。

在同時占據兵力、武備等多重優勢的情況下,聯合大軍進攻之速猶若摧枯拉朽,短短半月便又攻下六城,幾乎是三日便奪一城,其軍力之強盛,令收到相關消息的其余城縣守軍將領皆惶恐不已、坐立難安。

而這般迅猛的攻城速度,也給姜舒帶來了一定的難題。

新的地盤攻下,必然需要靠譜的文職官吏安撫民眾、穩定民心、逐步恢復社會秩序運轉。

蓮尋與平鑼等地被匈奴統治的時間遠比興郡長得多,士族階層未反叛敵人且存活至今的少之又少,有能力暫時充當縣令主持事務的更是難得一尋。

找不到臨時縣令也就罷了,連底層辦事的吏員也招不夠人,這著實令前線的兩位將軍感到為難。

攻下的地盤不安定下來,軍隊進攻的腳步難免受到阻礙,目前城池剛攻下,正是缺人建設的時候,然而僅憑荀淩派人召集搜羅出的那些文人儒士,用來填充官府還遠遠不足,故荀淩當機立斷寫了三封信件分別送往端門、興郡和燕嶠,信函內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只有兩個字——要人。

姜舒是最早收到信件的一個。

他不僅收到了荀淩的來信,還收到了張子房的,張子房在信中直接幫他指明了解決荀淩難題的方向。

——天熱了,差不多時候到畢業季了。

其實不用張子房給建議,姜舒也早考慮到了這些,這日在官署看完從前線送來的兩封信件後,他便將目光投向了案桌旁自己的稿紙。

紙坊新造的適用於毛筆書寫的宣紙,潔白平滑且柔韌,紙張裁剪長寬接近於後世常說的大八開。

不得不說,這樣大小的紙張疊在一起,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一種現代人人皆知的事物。

姜舒默不作聲地收起信件,又將案上的文書都堆到一旁,旋即拿來兩張稿紙平放於案上,抿著唇思索片刻後,提筆蘸墨,在最前方寫上了一排整齊端正的楷書。

“暄和三年興郡密陽書院畢業考試模擬試卷。”姜舒口中默念著,有些猶豫要不要寫出具體的考試科目。

爾後他想,他現在做的只是一張試卷模板,也不必搞得太細致,具體的以後出卷時跟秦商提一提,對方應該就能理解,便暫時放下了這點。

緊接著,他按照記憶中試卷的大體模塊在紙上分區域列下“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解答題”等,並在每個題型下方出了一道不同學科的例題作為示範。

出例題自然也得給出相應解答,這一過程著實花了他好一番工夫。

約莫一個時辰後,在補充說明中為每個題型模塊安排好題目數量和具體分數,姜舒拿起新出爐的“模板試卷”仔細檢查了一番。

待確認無誤,他視線掠過上面一道道熟悉的題型,不禁從中收獲一種奇異的愉悅感,嘴角輕輕揚了起來。

一旁的子明安靜地為他磨墨,見府君忽然露出明朗開懷的笑容,心中略感詫異與好奇。

小書童如今也認了些字,悄悄地瞟了眼白紙上的墨字,發覺都是些他看不懂的考問,便愈發疑惑不解了,府君為何看著這些東西會笑呢?

姜舒不知身旁少年所想,放下試卷後語氣輕快道:“去替我請秦祭酒過來。”

子明聞言,立即放下手頭工作應是,剛起身準備出去傳話,又聽府君在身後道:“等等,還是去請劉功曹吧。”

“喏。”

姜舒並非臨時變卦,只是考慮到臨近月底,秦商估計正在報社忙碌下個月月報的刊印之事,沒必要特地將他喊來一趟,倒是劉汕就在官署內,他時常要去郡學上課,和他商議此事,順便讓他幫忙轉交試卷給秦商還更方便些。

少時,留著長長胡子、樣貌清臒的中年人就跟著傳話的小書童來到了正堂。

劉汕正要拱手行禮,姜舒直接打斷他道:“劉功曹快請過來,我有一物要交予你瞧瞧。”

劉汕擡起頭看到他手中所拿的紙張,還以為是什麽重要的官府公文,便連忙走上前去接過了卷子,隨即瞥見上方的“畢業考試”四字,才模糊感知到這份東西的用途。

他拿著試卷從頭到尾仔細地閱讀例題,姜舒只在一旁靜靜等候,過了片刻,劉汕有所領悟地緩緩點頭道:“此‘試卷’乃作考校郡學生徒學識、選拔吏員之用,是耶?”

“然也。”姜舒輕一點頭,“功曹以為可行乎?”

“用此物考校生徒所學的確更為直觀簡便,”劉汕中肯評價,“缺憾是難以當面了解學生品行談吐,不過若只用於選擇底層吏員倒也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