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姜舒細細打量著堂中之人。

對方穿著一身破舊的布衣,面容憔悴,身形消瘦,頭發胡子能看出來特意打理過,但因為條件有限,整個人仍呈現出一種頹喪虛弱的疲態。

這比他想象中秦商出場的樣子可落魄太多了。

不過這也正常,畢竟在他的設定裏,距離秦商出場還有好一段時間。

對於這位角色,姜舒是很有好感的。

秦商曾師從於大儒周簡,在名師教導下培養出了足夠深厚的才學,再加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的突變,反而造就了他堅韌的心性與寬闊的眼界,使得這位角色的人設幾乎趨於完美。

在他的原文劇情中,對方可以說是主角的第一任老師。

起初邢桑無人教導,便是從他身上吸取了良多知識。

原文中他們相遇時,秦商已經混成了匈奴大當戶蘭谷堅手下參軍,他隱姓埋名、忍辱負重地潛伏於匈奴陣營,只為找到時機報家國仇恨,而同樣對匈奴懷有血海深仇的邢桑便是被他選中的輔佐對象。

他看中邢桑的軍事才能,就在暗中扶持對方成長,兩人裏應外合,籌謀對敵,最後大敗匈奴大軍,奪得郇州、雍州大片地盤。

只可惜二人在治理領地上的觀念不合,在最初的目標達成後,他們的合作關系便生出了裂痕。

秦商看出邢桑的殘忍本性,知道自己再跟隨對方下去,遲早要招來殺身之禍,於是便找機會假死脫身,遠離了戰亂之地,從此隱居山林,再未出現過。

姜舒沒有在大綱中寫明此人的結局,不過他有想象過對方今後的生活。

以秦商愛好和平、厭倦戰爭的人設,他應該會找一個偏僻安寧的小村子定居,建一座茅草屋,開一家小學館,平日除了種地,便是教孩子們念書,貧苦而安詳地度過後半生。

當然,這些都是原劇情。

現在因為有了他姜舒這個變數,北地的局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偏轉。

在他和眾玩家的幹預之下,匈奴非但沒能奪取燕嶠,不知為何還從端門撤了軍,使得本該在匈奴陣營找機會潛伏攀升的秦商成功逃出,機緣巧合地來到了密陽。

姜舒想到目前在軍營訓練的邢桑,思忖這大概也算是一種抹不去的緣分。

話說回來,在原文中,秦商最終因為對世俗失望而選擇了隱歸山林,現在想來著實乃一大憾事。

而現如今,既然一切都沒發生,對方又主動出現在了自己的面前,那他就絕不能讓這種人才流失的遺憾劇情發生。

況且,名儒周簡的學生,才識廣博,學問精深,這不就是郡學現成的經學祭酒嗎?

想到這,姜舒便露出了一個親和微笑,道:“久聞秦君通雅博暢之名,本以為興郡淪陷後,再難得見君之風采,沒想到今日竟能看到秦君平安在此,實乃吾之幸事!”

方才在姜舒觀察他的時候,秦商也在悄悄打量對方。

初見一郡之長竟是一位如此年輕俊雅的玉面郎君,心中佩服的同時也自然地出幾分好感。

隨後又見姜舒親自起身迎接自己,經歷過如墜谷底的慘境,再遇到這般如沐春風的禮待,秦商難免心中感動,微微搖頭道:“府君謬贊,吾慚愧矣。”

“秦君不必謙虛,某的確敬佩君之才能許久。”姜舒真心實意道:“站著說話勞累,秦君還請入席就坐,子明,上些茶點來。”

小書童連忙應聲:“諾。”

正堂辦公之地,本不該吃什麽茶點,秦商知曉對方是看出自己腹中饑餓,有意關懷自己,不由拱手感激道:“謝府君衿恤。”

待秦商坐下用了些點心之後,姜舒方才問起對方這段時間的遭遇。

身為作者,他是知道秦商在戰敗之後被匈奴抓去做奴隸的經歷的,然而身為姜殊的他卻不知曉這些,情理上應該問一問。

隨後,秦商便將自己帶領家人隱藏秦氏子弟身份混入庶人之中妄圖逃過一死,結果被匈奴擄去做田奴的經歷說了一遍。

他所說的也確實同姜舒知道的差不多,不過知道歸知道,當聽到對方細談起做囚奴時任人鞭打踐踏的經歷時,姜舒仍深感愧疚。

雖說這個世界誕生後就與他無關了,但姜舒還是會為筆下人物的悲慘命運感到歉疚,總覺自己對不起他們。

“秦君這數月受苦了!”聽完之後,姜舒感慨道:“好在如今總算脫離了苦海,常言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秦君今後的福運還多著呢。”

秦商露出一絲笑意:“承府君吉言。”

聊過過往,接下來就該展望未來了。

姜舒隨即切入正題詢問:“不知秦君今後有何打算?”

秦商沉默下來,他來官府,正是為了以自身能力換取一個庇護之所。

不過為自己求官這種話到底有些難以啟齒,他猶豫片刻,還是未能順利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