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三章合一

何熙跟山中壽喜談完,就去忙別的事兒了。

畢竟一條發動機生產線,即便是已經落後的技術,也是價值萬金的,這樣的一個決定,從來不是一個人拍板就可以定下來的。

山中壽喜需要時間去衡量,去說服董事會,而何熙也需要時間——她缺人!

這幾天一切都上了正軌,周明光那邊與泰斯集團的談判一切順利,而且據他表示,很多不曾想到的優惠居然都有可能拿到。

而交流會那邊氣氛熱烈,白天參觀交流學習,晚上進出口管理處則各個突破,表示合作誠意,倒是效果很好。

何熙也就不那麽忙了,就將這事兒提上了日程。

她早就跟王淑媛打聽過現在哪裏可以刊登廣告、招聘人才。王淑媛父母都是報業員工,對這個可是很熟悉。

何熙本來是想去《夏國青年報》的,結果王淑媛回去問了問,這會兒的《夏國青年報》壓根沒有廣告版,並且,很多何熙後世耳熟能詳,有著重大影響力的報紙都沒有廣告版面,連夾縫都沒有!

何熙真是挺郁悶的。

好在王淑媛問了問父母,給何熙推薦了《夏國工人晚報》:“這家報紙雖然不如那幾家影響力大,但是工人們都愛看,發行量也很大,他們從今年8月份開始,推出了廣告版面,效果很不錯,你可以試試。”

何熙過去談了談,將廣告打了出去。

不過何熙本來想的廣告詞是“你想月入過千嗎?請來晴天機械“,結果被否決了,編輯是位非常持重的大姐,語重心長地對她說:“廣告不能造假,也不能過分宣傳待遇。”

所以何熙的廣告就變成了——“晴天機械誠聘人才:現招聘管理人員一名,要求懂機械技術,會外語,有同行業工作經驗,工作地南河省海州市。一經錄用待遇從優。聯系地址:……”

何熙瞧著都覺得,挺沒看頭的,也不知道能撈著魚嗎?

顯然她多慮了。

這個年代報紙上招聘還是很少的,所以這個廣告挺吸引眼球,刊登第二天開始,就有人前來應聘,不過何熙工作時間沒空,應聘時間都改為了下午五點下班後,地址就在涉外飯店旁邊的一家賓館大廳。

——這樣一方面她過去的快,另一方面比較高大上,最重要的是她屬於餓不得選手,可以吃塊蛋糕墊墊肚子。

只是並沒有找到很合適的人。

要不太年輕沒經驗,要不有經驗不懂外語,要不又有經驗又懂外語人卻太滑了,壓根不像是正幹的。

如此三天,顧孟平瞧著何熙的黑眼圈都勸她:“要不你停停,沉澱一下再說。我最近也在幫你問,我有不少學長他們都從事這個行業,也有出國鍍金過的,說不定會有合適的。這事兒急不得。”

何熙想想也是,更何況,大工那邊有點不對勁。

在跟山中壽喜談過後的第二天,山中壽喜就再次找到她,兩個人還是在咖啡廳見的面。

他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條發動機生產線和所有配套技術實在是代價太大,要知道,這樣的技術你們的機械部需要用很好的條件來交換,就比如你們正在進行的跟泰斯集團的談判,是可以換來持續的高額利潤和市場的。”

何熙自然知道這個,不過她也說了,“你們可以和泰斯集團一樣,用發動機技術甚至整車技術換取市場和持續高額利潤,但我想,這需要時間。一條生產線的投產,從落地到調試到真正的第一輛車下線,最少需要兩年。”

“而你們只有半年的時間。”

“我想這條生產線的獲益,並不會落在你們的口袋裏。”

何熙真的是非常知道他們的弱點在哪裏。

山中壽喜不得不承認,她說得對。一切的落地都需要時間,而大工已經沒有時間了。

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快速能解決現在轉子發動機困局的技術。

山中壽喜猶豫了一下又問:“我們花錢購買呢?”

何熙搖頭:“山中先生,我不缺錢,我的條件就是一條生產線。您不用在交換條件上跟我談判,沒有用。就跟你們永遠不想放棄轉子發動機一樣,我的理想就是一條發動機生產線。”

用轉子發動機做比,顯然是非常生動的比喻。

山中壽喜幾乎立刻就明白了何熙的決心,他倒是沒再試圖用別的方案來換取技術了,而是說:“讓我再想想。”

從那天起,何熙作為夏方的接待人員,其實沒少和山中壽喜見面,山中壽喜始終是沒有和何熙再談,也沒有表態,但可以看出來,他有點心事重重。

何熙開始覺得很正常,畢竟這麽大的事情,一面是一條生產線,一面是整個公司的存亡,不同意見,不同想法,跨國傳遞,山中壽喜顯然會壓力很大。

這都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