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三章合一

何熙要去當顧問,李家人高興是高興,舍不得也是真舍不得。

尤其是張貴芬,平日裏很果斷的老太太,這回抹著眼淚不願意:“晴晴啊,姥姥知道你有大想法,應該支持你。可是扭頭一想,我舍不得啊。咱家水泵也挺掙錢的,要不,別去了?”

何熙倒是理解老太太,老人家不盼著兒孫發財,只盼著兒孫健康快樂。

更何況,晴天水泵可不少掙錢。現在,何熙存折上就有八萬塊,這裏面有七成都是她的,在人均工資不過三四十塊錢的年代,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富婆。

而且,這錢還在源源不斷地掙。

當然,這得感謝富強水泵。

本來海州市場上只有晴天水泵一家,何熙無論是給大家印刷售後卡還是保修,大家都覺得應該的。

但是富強水泵這一加入,尤其是後面居然到了壞了不管耍賴的地步,晴天水泵有多好,立刻顯露出來。

最棒的是,富強水泵攪亂了市場後,又立刻倒閉了,所有功與名都成了晴天水泵的。

何熙年幼上課的時候,聽人講過,有會做生意的商家,在一條街開兩家店,故意打擂台,結果賺得盆滿缽滿。

何熙原先不信,這次終於嘗到了甜頭。

就是何家損失有點大而已,但誰管他們呢!

現在,方莊鎮四周的村鎮上都在流傳順口溜,除了原本的,還加上了新的:“富強水泵真是孬,不修不換耍賴皮,還是晴天講義氣,答應全部維修好。澆灌莊稼是大事,貪圖便宜可不行,買泵不但看價錢,切記保修最重要……”

晴天水泵別提多受歡迎!

何熙四處帶著人維修的時候,村子裏就再次恢復了當初的熱鬧,不少遠處的村落都過來看泵。

用二嬸的話說:“哎呀,又要擼起袖子掙錢啦!”

小富即安絕對夠了,但何熙的目光並不是在這裏。

到了1983年,夏國開始和國外諸多內燃機大廠合作,將會引進一系列的汽車和卡車的整車技術。

這的確是有好處的,在最短時間內,建立了國內的生產線,讓國內擁有了生產汽車卡車的能力。

但問題在於,這些合同是有限制條款的。

資本是沒有溫情的,他們和夏國合作,不是為了發展夏國的內燃機業,不是為了讓夏國人民都開上汽車卡車,而是為了掙錢,他們需要這樣一個市場。

所以,合同雖然說了市場換技術,而且在此時此刻看,合資真的是特別好:對方拿著錢和技術,來給我們生產車,簡直是做慈善。

但實際上,這些資本早就有所防範,他們通過各種法律條款和資本協作,主動防止了技術外傳,專業名詞叫做技術溢出。

二十年後,夏國的確讓出了市場,但是技術卻沒有學到多少,反而讓整個夏國自此以後失去了自主研發能力,不得不站在對方搭建的平台上帶著鐐銬跳舞。

因此,83年是個非常重要的年限,也就不到三年時間,何熙需要準備的更多。

可這些何熙沒辦法跟老太太解釋,好在老太太只是一時的,何熙的滿腹安慰還沒出口呢,她已經一抹眼淚沒事了。

“你去就是了。姥姥支持你。這裏的生意你放心,姥姥公平的很。”

何熙都樂了:“姥姥,你可真是我的好姥姥!”

第二天,何熙就收拾了東西準備去海州,不過這次,李家卻抽不出人來。

看泵的人越來越多,占據了李一民全部時間。

合同多了,李仲國這邊也要協調農機廠那邊的生產進度,李大壯要管著安裝隊,同樣沒空。

至於李季軍更忙,何熙一走,包養維護維修的活都壓在了倪亞明的頭上,倪亞明技術好但卻是殘疾人,很多事情他幹不了,只能指揮徒弟幹,這幾天李季軍和李大毛兩個人肉眼可見的瘦了一圈,哪裏有空。

何熙就決定自己去了。

李家人挺擔心的,倒是何熙不覺得如何,她一個人慣了,其實這樣更舒服,放得開手腳。

何熙一直強調:“我沒問題!我可以自己的!”

但是在這點上,從張貴芬到李季軍,李家六口人,沒一個搭理她!他們眾口一詞:你個小丫頭懂什麽?危險的很!

何熙:……

她好像無論多大能耐,這家人也沒把她當成年人!

第二天,李仲國就帶著何熙坐著三鐵叔的牛車去了鎮裏——他要將何熙安全送到海州廠再折回。

到了鎮上,他倆先去了一趟郵局,何熙得打個電話告訴海州廠一聲她來了,省的撲個空。

只是沒想到還碰上了熟人——何安。

何安正在打電話呢,但顯然談的內容不怎麽愉快:“大伯,真是沒辦法了,我們要是有的話,肯定給了。事兒我也給您說了,當時要是不這麽做,我們進去了,我們也沒辦法啊,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