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

郭七是化名,其人原名宋德,應天府江寧縣人,明朝南都神機營炮營管教領隊,曾於崇禎初年奉命護送西洋炮隊往京助戰,在此過程中除全程師從西洋炮隊學習新式火炮用法外,更參與了對後金軍的數次戰事,使之成為南都神機營不可多得的炮兵軍官。

崇禎帝剛登基的時候,一心備武收復遼東,故而聽說澳門葡人與荷蘭紅夷對戰大勝並繳獲10門新式火炮後,特意遣兵部右侍郎李逢節往澳門購買新式火炮用於對付關外後金。同時招募西洋炮師20人用以教習明軍使用新式火炮,並幫助明軍組建新式火器部隊。

澳門葡萄牙人因為明朝的善待及貿易需求,對明廷的購買軍器要求一口答應,派出軍官以公沙的西勞擔任隊伍指揮官,率領炮師4名、副炮師2名、翻譯4名、炮手15名、隨從3名,以及隨軍傳教士陸若漢合計32人前往北京。隊伍攜帶了新式火炮10門及鷹嘴銃30支。

明朝廣東地方派了一支隊伍沿途護送至徐州,後由南都守備衙門派出的兵馬繼續護送往京,這支隊伍就是時任營隊官的宋德帶領的300神機營兵。

宋德此行除護送西洋炮隊外也擔負學習任務,不過很不巧的時隊伍剛好碰上後金方面大舉入關,即“己巳之變”。

當時後金軍已經入關,炮隊卻才到濟寧,兵部便派人往山東催促,時值寒冬運河結冰,公沙的西勞同宋德等人商議後舍舟登陸,晝夜兼程帶炮向京師趕路。(作者注:此段故事小說《碧血劍》有描寫,不過西洋炮隊是作為反面角色。只當時李自成等尚未造反,明朝大敵乃是異族後金,故小說作者有醜化明軍之嫌。)

結果西洋炮隊同後金軍在涿州城外遭遇,當時涿州附近的良鄉已被後金軍攻破並屠城,聞有明軍炮隊自南方來,後金軍遂打馬襲來。山東地方派來護送的幾百官兵竟然一哄而散。

宋德雖是南都神機營一個小小營隊,但卻沒有同山東兵一樣畏敵逃散,而是護送著西洋炮隊往涿州避難。

公沙的西勞也臨危不亂,入城之後便將所帶十門炮全放在涿州城頭,隨行葡萄牙炮師迅速組裝調整好射擊角度,填裝炮彈後向尾隨而來的後金軍開炮。結果炮聲一響把明軍和後金軍都震住了,後金軍不敢強攻撤退。

雖然此戰雙方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交戰,涿州城確因這批新式火炮而保住。徐光啟戰後上書稱,後金軍之所以“環視涿州而不攻”,乃因“畏銃”,可見這批銃炮的威力確實不小。

此後因為後金軍無法攻克京師,遂在劫掠一通後率軍北還,公沙的西勞等人也得以平安抵達京師。

火炮運抵京師後,崇禎帝給大炮命名為“神威大將軍”,總督京營戎政李守锜等明朝文官武將,在目睹了公沙的等人對銃炮的演練後,反響繼位強烈和滿意。對銃師公沙的西勞、傳教士陸若漢等葡人,賜以絲綢、禮袍和銀兩等禮物,期間雙方還就澳門問題進行過交涉。

明廷提出重金聘請公沙的西勞留在明軍效力,公沙的西勞欣然答應,此後指揮炮隊幫助明軍收復被後金軍占領的遵化、永平、遷安三城。

後來公沙的西勞隨孫元化前往皮島,曾在副總兵張燾指揮下在東江一帶擊敗後金軍,取得了不小的大捷。此後公沙等葡人銃師,又在鴨綠江口附近的朝鮮宣川一帶,配合明軍以西洋炮與後金軍交戰,再次憑借新式火器重創後金軍。戰績大概是斃敵近七百人。

最後因為東江鎮統帥毛文龍被殺,東江局勢不穩,公沙的西勞等人便隨孫元化去了登州,協助孫元化編練新軍,帶出的徒弟便有後來降金的孔有德等人。

而宋德本應該在抵京之後交差返回南都,但由於當時明軍缺少火炮人材,兵部便讓他繼續跟隨西洋炮隊進一步學習,後一同前往東江。但不久後因為明廷要繼續采購西洋火器裝備新軍,便是葡人翻譯數人啟程回返南方,又親往澳門幫助招幕銃手。當他從澳門回返時,登州發生大變。

孔有德叛亂後攻打登州城,公沙率葡人炮師在城頭堅決予以還擊,打死打傷不少叛軍。公沙的西勞更是無比英雄,可惜其在城樓上向叛軍投擲裝滿火藥的鐵鍋時不幸中箭犧牲。隨行葡人炮師及雇傭兵等除傳教士陸若漢僥幸翻墻逃走,其余皆陣亡。

崇禎下旨追贈公沙的西勞為大明參將,副手魯未略,追贈遊擊。以下殉國的葡人銃師和雇傭軍等,全部追贈為把總職銜,並賜予白銀十兩,給其留居在澳門的妻兒進行撫恤。

時明朝兵部尚書熊明遇曾悲切的稱贊這些西洋炮師,道:“澳人慕義輸忠,見於援遼守涿之日,垂五年所矣。若赴登教練,以供調遣者,自掌教而下,統領、銃師,並奮滅賊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