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3/6頁)

賒賬這種事並不鮮見,不光是個人跟廠子,單位與單位之間也時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也是這一時期國企財物狀況混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葉蔓搖頭:“不,咱們不欠別人的,也不對外賒賬。趙部長,錢的事,你不用擔心,由我來負責。咱們先談談你的工資待遇,底薪30元每個月,其他的拿提成,每修一台電器,你可以從中抽取10%的維修費。假如你這個月總共的修理費有一千元,那就可以從中抽取100元的獎勵,加上30元底薪,也就是130塊錢的工資。你看怎麽樣?”

這是葉蔓經過多方考量後定下來的。趙部長跟她不一樣,上有老下有小,家裏還指望他拿工資回去養家糊口,有個底薪能給他最基本的保障,獎金又能調動起趙部長的積極性,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而且如此一來,店鋪的權屬也非常明確了,屬於她個人投資,她是老板,自負盈虧,趙部長是員工,拿底薪、提成和獎金,權責明晰,以避免以後店鋪做大了,大家出現分歧。

趙部長一聽有底薪格外意外,葉蔓每個月工資有多少他是知道的,估計交了房租,買了原材料後手上也沒什麽錢了,他連忙擺手說:“不用了,咱等鋪子開起來,賺錢了再說。”

葉蔓不答應,人情歸人情,生意歸生意,一開始就應該講得明明白白,才能長長久久。

“這哪成,規矩不能壞,咱們剛起步,底薪就暫定這麽多吧。”

“那好吧。”趙部長猶豫了一下問道,“三妮,你這裏還要人嗎?”

葉蔓大喜:“當然缺,咱們就兩個人太緊張了,我本來是想等下個月咱們的業績出來了再招人的,不然現在很難招到合適的。趙部長你有合適的人選推薦嗎?”

趙部長點頭:“是康平那孩子,他聽說我要出來跟你幹,也想跟著來,他那情況你是知道的,在廠子裏根本沒法轉正,一直這麽混日子也不是辦法。”

周康平就是趙部長以前帶的那個小徒弟,,只有16歲,父親以前是電視機廠的職工,後來因病去世,哥哥頂替了父親的工作,他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廠子裏看他可憐,讓他進廠當了臨時工。

他媽早些年也去世了,如今就只有一個哥哥和已經嫁人的姐姐,哥哥姐姐都結了婚,有自己的小家,經濟不寬裕,又都是普通人,拿不出錢給他買個正式的工作。靠他臨時工那點微薄的收入想攢夠錢買別人家用不上的工作指標得到猴年馬月去了。

葉蔓對這個小徒弟印象滿深的。可能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很懂事,每天總是早早到廠子裏,跟著趙部長學習拆修各種舊的電視機。

“當然可以,不過康平還是學徒,底薪暫時只能給他20元,提成跟你一樣,拿修理費的10%,趙部長,你看可以嗎?”葉蔓說道,趙部長是有經驗有人脈的老職工,工資肯定也要有所區分。

趙部長很滿意,因為康平平時的工資也只有二十幾塊錢一個月,葉蔓這裏底薪就20了,只要一個月能修理幾台機器,工資就能超過廠子裏。

他高興地說:“那成,明天我回廠子裏就跟他說,將他一塊兒帶來。”

葉蔓一口應下,將鋪子的鑰匙給了趙部長一把,同時讓他改了口,以後稱呼她為葉蔓。她也不叫趙部長了,改叫趙叔,畢竟大家換了新的環境,身份也不一樣了。

……

接下來一段時間,三人開始忙著辦理經營許可證,收拾整理鋪子和各種工具零件等等。

半個月後,“老師傅”家電維修部正式成立。

身為店裏大師傅的趙永安正式將特意定做的招牌掛在店鋪上方,周康平點燃了門口的兩串鞭炮,噼裏啪啦一陣響之後,老師傅家電維修部正式開業。

經過的路人聽到鞭炮聲,好奇地望了一眼,又匆匆走了。

第一天,沒有人光顧店裏。

趙永安和周康平使徒倆坐了一天的冷板凳,很不自在。明明以前在廠子也經常沒事幹,一天一混就過去了,今天卻覺得哪哪兒都不得勁兒。

挨到下午,趙永安有點撐不住了,問葉蔓:“這一直沒人咋整?”

葉蔓正埋頭裁小紙片,聽到這話,頭也沒擡:“不著急,第一天嘛,大家都會觀望。趙叔,沒人你們就將工具和舊的零件清理清理,該上油的上油,分門別類收拾好,用的時候也好找。另外我讓人做了兩個箱子,就在這裏,你們在裏面裝一套常用的工具和零件,以後上門維修的時候用得著。”

“誒,好。”有事做,趙永安稍微安心了一些。

營業第一天,好奇在外觀望的不少,但沒有一個進來。

第二天倒是有個大媽進來咨詢了一下維修範圍和價格,可能有顧慮站了一會兒就走。

連續兩天都沒開張,可店鋪的租金水電都得花錢。趙永安比葉蔓都急,到了第三天,嘴巴竟然上火了:“葉蔓,咱們不能這麽一直幹坐著,得想想辦法才成,這麽下去可不是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