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衰敗與繁榮

就這樣,在日軍包圍中,所有的人都被困在一個“孤島”上。

“島”的面積只有機槍子彈的射程那麽遠,而危機卻像東海般浩瀚可怖。

整個魔都城的日常生活都處於極其頹廢的狀態,即使是暫時掌握權力的那群人,也會感覺生活索然無味,根本不值得期待。所有的理想都顯得那麽的虛妄,只有絕望才是真實的。

於是乎,等待戰事稍微平息,百樂門舞廳和鳳凰城賭場就變的人滿為患了!

有些富人趁著還沒死,在鳳凰城一擲千金,通宵達旦,徹夜賭博。

有些窮人,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連口飯都吃不上,只能在寒冷的夜晚,坐在街邊屋檐下,一面乞討,一面等死。

這時候,秦笛和晏雪已經搬出了秦府,隱居靜安寺附近的莊園裏。

秦家是民國首富,聲望非同小可。

他作為秦家大少爺,若是待在秦府,遇到日本間諜刺殺,你說他該怎麽辦?如果展示功力大肆殺戮,豈不是盡人皆知?違背了低調的宗旨?

因此之故,他為了減少麻煩,幹脆從秦府搬出來,讓人以為秦家人都遷走了。

秦氏糧行雖然撤走了東部糧倉,但是並不包含魔都。

秦笛老早就在租界儲備了80萬噸糧食。

他沒有親自出面,而是從杜悅笙那兒找來數百人,在魔都街頭設立粥棚,給每個流浪者提供一碗粥。

清冷的晚上,秦笛和晏雪字魔都的街頭,隔著老遠看見粥棚附近排著的長隊。

很多人拖家帶口,排了許久,就為了一碗白粥。

白粥熱騰騰的,喝在嘴裏,暖在心裏。

有災民大著膽子詢問:“這是誰家設的粥棚?”

青幫弟子會帶:“這還用問?自然是民國首富秦家,否則誰有這等財力,一下子設置兩百個粥棚?從早到晚,日夜不停?記住了,這是秦家做善事,從朱婉先生,到秦菱女士,再到歌仙雪向晚,每一位女主人,都有大慈大悲之心!她們人雖然離開樂魔都,心卻想著這裏……”

有的災民心中激動,幹脆跪在地上磕頭:“多謝大善人,觀音菩薩保佑,希望秦家人長命百歲!”

晏雪看排隊的人太多了,有的小孩子臉凍得通紅,既感到心疼,又覺得無奈,禁不住長嘆一聲:“冬天剛開始,租界這麽多難民,今後怎麽辦啊?”

秦笛道:“不管怎樣,多撐一天是一天,救活一個是一個。只要挺過這個冬天,後面的日子會好過一些。”

晏雪問:“先生,魔都還有復蘇的機會嗎?”

秦笛點頭道:“會的,魔都不但不會衰落,反而會進入畸形繁榮!”

他心裏清楚,在這麽一個充滿末世感的怪亂世界,每個人都得展開自救。出乎很多人的猜想,“孤島”時期的魔都工商經濟並不是一片蕭條、滿目瘡痍,而竟有過一段空前的畸形繁榮時期。

就在炮火的硝煙還沒有散盡的時候,繁榮的幽靈居然在廢墟和屍體上很快復活。到1938年底,租界內恢復生產和新建的工廠總數達4700多家,超過戰前兩倍以上,在1939年,又新設工廠1705家。其中,傳統的紡織業復蘇最為迅猛。據布廠同業公會調查,至1939年,租界內新設織布、染織及手織廠823家,新增布機2.32萬台,日夜運轉每月可產棉布142萬匹,而工廠的利潤是戰前的兩到三倍。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這其中有多重原因:其一,人口激增,生活資料需求加大,消費品市場也就相應擴大;其二,人口集中又為租界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從而有利於工業的復工生產,而生產規模的擴大,反過來又使原料市場得到刺激;其三,也是最特殊的一點,租界是中國東南沿海唯一的“非戰爭地帶”,人流和商流自然向這裏洶湧匯聚,從而激發出別樣的熱鬧。

租界是彈丸之地,所有生產的原料需外來,而所有制成的商品需外出,因此其繁榮完全依賴亞洲乃至全球政局的變幻。

那麽外部政局是怎樣的呢?

先看國民政府的態度,魔都是工業原料和設備進口的唯一合法通道。大後方經濟完全服務於戰爭,以重工業為主體,民生產業十分薄弱。1941年前後,大後方人口2.3億,所需棉紗須有160萬枚紗錠開工生產,而實際運轉的紗錠最多時也只有17.5萬枚,每年缺少的棉紗和棉布分別為12萬件和400萬匹,這些物資大都依賴魔都方面的供應。

再看日本的態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爆發,日本仍與英美維持著外交關系,所以對租界不敢公然攻擊;另一方面,日本是一個戰爭資源基本不能自給的國家,其重工業所需的石油、鐵砂、銅等全數依賴進口,即使棉花、木漿、硫酸等工業原料也大多需要進口。在這種情形下,魔都“孤島”成為日本獲取、轉運戰略物資以及套取外匯的中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