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章 秋官

朱怡成平日辦公的偏殿難得氣氛如此輕松,這一日朱怡成並沒有和平常那樣忙於公務,而是在偏殿招待了一位許久未見的臣子,並且和老朋友一般和他品茶笑談。

史貽直的人黑了,也瘦了,但氣色相比之前卻是天壤之別,現在的史貽直一副精神奕奕的樣子,根本不像當初黯然離開軍機處時的失意和頹廢。

當年史貽直離開軍機處是迫於無奈,但同時也有著他自身的原因。由於判斷失誤,再加上史貽直對於大明政策走向的把握與證見不同,導致朱怡成對他極為失望,在考慮再三後更換首席軍機大臣,作為首席軍機的史貽直不僅黯然從位子上離開,之後更是以代天子巡視各省的名義離開了京師。

可以說,多年前黯然離開京師的史貽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作為首席軍機大臣以這種不體面的方式離開還是大明復國以來的頭一位。

離開京師的那天,史貽直帶著極其復雜的心情和不甘回望京師,當時的他甚至沒想到自己還有回來的一日,因為在他看來所謂的代天子巡視各省只不過是朱怡成為了安撫自己給的一個台階罷了,從退出軍機處的一刻起,史貽直很明白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經走到了盡頭。

但一晃就兩年多過去,誰都沒想到史貽直居然又回來了,相比離開時候的他,如今的史貽直仿佛換了個人似的,變得有些不同了。

這兩年多,史貽直幾乎踏遍了大明本土各省,他去過北地,涉足過江南,也到過嶺南,更深入中原腹地,還在西南和西北停留了不少日子。

在之前,史貽直是一個飽讀詩書的文人,對於天下許多都在紙面上,他有著不錯的能力,卻對於基層沒有太多深入,所以在政治方面史貽直更多的是理想化,欠缺的是實際。

這兩年的經歷,讓史貽直把心沉了下去,在地方他看到了許多當初在廟堂之高時所不曾注意到的許多東西,而且在這兩年中,史貽直的心態也逐漸開始改變,從最初的委屈、不解和失意中逐漸走了出來,開始慢慢正視自己的錯誤,結合實際,從而得到了不少感悟。

在兩個月前,正在貴州的史貽直接到了朱怡成讓他回京的旨意,史貽直就此踏上了歸京的道路。

這麽多日子沒有回到京師,當史貽直再一次回來的時候,望著眼前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京師,心中自然是百感滋味。

到京後剛歇下,第二天朱怡成就召他入宮,所以今日史貽直才能坐在偏殿和朱怡成侃侃而談。

對於這位曾今的首席軍機大臣,朱怡成就如同一個老朋友一般招待,並且向他詢問這兩年多的感悟和經歷。

對此,史貽直詳細向朱怡成匯報了他這兩年的巡視情況,一開始朱怡成僅僅只是想聽一聽而已,可隨著史貽直的講述,朱怡成發現史貽直在地方的確大有收獲,不僅做到了當初代天子巡視各省的工作,同時還對於各地的風俗民情、施政情況等等有著詳細了解和判斷。

“皇爺,臣這兩年中大開眼界,如不是皇爺當初的安排,或許臣還無法醒悟當年之錯。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到今日臣才真正明白這話的道理。”史貽直真心誠意地說道。

“辛苦你了,不知卿這兩年多遊歷對於各地情況有所記錄?”朱怡成微笑著點頭問道。

史貽直拱手道:“這是自然有的,臣還琢磨著等有時間把這些好好整理一下,有機會的話集冊出書。”

“這是好事!”朱怡成贊賞道:“卿這本書的確要出,等出了後朕不僅要看,還可讓朝中眾人都好好看看,以領會卿這些年的感悟。”

“臣慚愧……”

“不用如此,這可是財富!”朱怡成笑著糾正道:“今日見卿如此,朕也放下心來了,你做的不錯!”

史貽直起身鄭重其事地向朱怡成行禮,以表示心中的感激。

的確,假如不是當初朱怡成這樣安排的話,或許史貽直就這麽一蹶不振就此沉淪了。而正是有這行萬裏路,這才讓史貽直從失意中逐漸醒來,從而面對現實,最終重新找到了新的方向。

“卿之後有何打算?”朱怡成也不阻攔,笑著受了史貽直這一禮,等他直起身子後問道。

“這……臣還沒想好,臣或許還會繼續去西邊看看,又或許去海外走走,等再過幾年臣可能回歸故鄉,居於鄉間,種上幾畝地,然後靜下心來研究學問吧。”

面對這個問題史貽直有些遲疑,因為他的確沒有想好,所以一時間無法給朱怡成準確的答復。

“卿要告老還鄉?”朱怡成笑問,隨後不等史貽直回答就搖頭道:“卿如今還不到五十,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刻,如此告老過田園生活過早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