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亂世起(六) 董文死(第2/2頁)

慕湛這下對董成真滿意了,不聰明但也不蠢,這樣的人最好掌控,他親自給董成倒了一杯茶,“公子,你先回家等消息,過不了幾天,董家就需要你來主持大局了。”

董成捧起茶盞一飲而盡:“董某隨時聽世子吩咐。”

慕湛同董成協議完畢,起身離開花樓,他吩咐身邊暗衛說:“殺了董文之後,就將消息傳給杜氏,派人保護杜氏,等董成上位,就讓董文心腹帶著杜氏離開。”

暗衛領命後又問:“郎君,需要引杜氏去北庭嗎?”

“不用。”慕湛淡淡道:“杜家和董家總有幾個可以托付的親朋好友,讓他們去投奔親友即可。你派幾個人潛入杜氏身邊,專心保護董文之子。”能在這世道安身立命的家族,總有幾樣後手的,只要給他們反應的機會,他們總能安排好子嗣。

暗衛領命而下。

等慕湛回到暫住地,慕三正坐在庭院裏發呆,天上又開始淅淅瀝瀝地下起雨來,慕三長這麽大,第一次看到這麽多雨,這地方怎麽這麽能下雨?

慕湛來江南時算到了一切,但沒算到慕三居然這麽不適應江南氣候,他莞爾問三弟:“身體好點了嗎?”

慕三脫口道:“我沒生病。”他就是驚嘆這地方怎麽這麽能下雨,“大哥,你說要是這裏的水能調到我們北庭去該有多好?”

慕湛笑道:“誰都這麽想,可惜這是神仙手段。”

兄弟兩人也就是這麽一說而已,之後便說起了正事,說服董成只是前菜,真正的大戲是後面。

這一年的朝堂依然多災多難,皇帝依然焦頭爛額,每天上朝聽到就是臣子們的叫苦聲,反正在他們嘴裏,大梁哪裏都有災,到處都需要錢。

皇帝新上位時,先帝還給他留了點家底,他那會也真心想搞好朝政,也曾用國庫的錢賑災,可時間久了他就發現,這朝堂是個無底洞,他永遠都填不滿。

現在他學聰明了,無論底下大臣如何訴苦,他都一毛不拔,反正天災年年有,迄今也沒聽過哪處地方有人全死光了,他又有什麽好擔心的?

他甚至連減免稅收的建議都不采納,免了稅收國庫的錢怎麽辦?這些人只想著要他免稅,怎麽每月領自己俸祿時不說自己不要俸祿了?

皇帝看著寢殿裏堆得滿滿的奏折,無力地揮揮手,“這些都暫時先讓沈中書處理。”皇帝心裏一直提防著沈清,但又不得不用他,因為他身邊的人都沒沈清那麽好用。

像沈清這樣經歷三朝,又還處在壯年尾期、能力過人的臣子太少了,他也試圖提拔過年輕臣子,那些年輕臣子沖勁是有,但也就一股沖勁,別的都沒了。

最後皇帝還是只能捏著鼻子讓沈清來處理朝堂大事,皇帝有時候躺在床上暗想,父親當年是不是也有這種被臣子牽著鼻子走的感覺?

因朝堂每天發生的事太多了,而這些年隨著聖人越來越疲懶怠政,朝中的臣子們上行下效,也跟著一個個懈怠起來。先帝在時曾狠狠打擊過的,領個閑職、不去點卯的現象又死灰復燃。

整個朝堂就跟一灘死水一樣,即便是揚州節度使董文身死的消息傳來,都沒法讓皇帝有些波動,他倒是也曾激動過,董文死了,可聽說他兒子年紀尚小,那他是不是可以收回揚州兵權了?

沈清聽著皇帝天真的話,心中百味雜陳,他是幫著鎮北王,但看到先帝的兒子如此不堪,他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先帝晚年雖有些糊塗,但大致還算英明,怎麽膝下兒子就沒一個出挑的?

“董文雖親子年幼,但嗣子已成年,董文身死之後,其嗣子董成已接下兵權。”沈清說,揚州的兵權又不是一句話就能收回的,董家在揚州紮根也有幾十年了。

即便董家人死了,董家軍權也自有董家軍中的將領手下,哪裏輪得上朝廷派人過去收繳?若朝廷有這等威信,也不會縱容這麽多地方節度使出來了。

皇帝一聽便泄氣了:“既然如此,他死便死了吧。”

沈清也就等著皇帝這句話,他聞言拱手領命退下,示意中書舍人替皇帝寫下詔書,承認董文嗣子董成揚州節度使的身份。

對朝堂來說,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對揚州百姓來說,董家軍改換將領也只是茶余飯後的閑話,大家頂多期盼一下,上位的董將軍是不是能少收點稅。但對董家軍來說,這無疑是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