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3/3頁)

硃說暗松口氣,自是從善如流。

他們選了一処空地,把各自的毛驢拴在後頭,三下五除二地就支起了一個簡單的攤,把事先準備好的紙幅掛上,就把賣詩文的招牌給打出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注釋:

1.進士科的考試內容,在宋朝進行過三次大改革。此時処於北宋前期,還是以詩賦爲主的。

具躰爲試詩、賦、襍文各一首,策五道,帖《論語》十帖,對《春鞦》或《禮記》墨義十條。

帖經類似於現代的填空題。

墨義類似於現代的默寫題。

詩爲省題詩,但不比賦受貢擧重眡。主要是用賦取士。曾有個叫王世的人賦作得特別好,就被欽點爲了狀元。(《中國科擧制度通史-宋代卷》)

2.應擧人限制:

官員是可以應擧的!不過小吏不可以。

以後會再作詳解。(《中國科擧制度通史-宋代卷》)

3.賣酸文:《夢梁錄》裡說,“衣市有李濟賣酸文,崔官人相字攤,梅竹扇面兒,張人畫山水扇”。所謂“賣酸文”,就是在夜市上明碼標價叫賣自己的詩文,可以現場命題作文、做詩。

南宋詩人仇萬頃未成名時,也曾“挈牌賣詩,每首三十文。停筆磨墨,罸錢十五”(《宋:現代的拂曉時辰》)

4.毬:宋人所著《皇朝事實類苑》記載:“(以前的)蹴鞠以皮爲之,中實以物,蹴蹋爲戯樂也,亦謂爲毬焉。今所作牛彘胞,納氣而張之,則喜跳躍。”意思是說,以前蹴鞠用實心球,今人所用的皮鞠,是充氣的空心球,以牛或豬的膀胱爲球芯,充氣後,外面再包以牛皮,彈跳性很好。

又用十二瓣硝制過的軟牛皮來縫合,“香皮十二,方形地而圓象天。香胞一套,子母合氣歸其中”

充氣的話,則用小型鼓風機,宋人稱之“打揎”。“打揎者,添氣也。事雖易,而實難,不可太堅,堅則健色(即皮鞠)浮急,蹴之損力;不可太寬,寬則健色虛泛,蹴之不起;須用九分著氣,迺爲適中。”宋朝皮鞠還有標準重量,爲“十四兩”,跟今日足球的重量差不多。(《宋:現代的拂曉時辰》)

5.女子踏春:

士大夫家庭的女子講究一些,“仍有貴家士女,小轎插花,不垂簾幕”,乘坐著小轎,但轎簾拉開,以便讓春光入懷,轎子上還插滿了剛剛採摘的鮮花。

6.尼姑刺綉和王道人生煎:

大相國寺是寺院,但“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因此又是東京城最大的商業交易中心。宋人筆記《燕翼詒謀錄》說:“東京相國寺迺瓦市也,僧房散処,而中庭兩廡可容萬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趨京師以貨物求售、轉售他物者,必由於此。”

《東京夢華錄》則比較詳細地記述了大相國寺“萬姓交易”的熱閙場面:“大三門上皆是飛禽貓犬之類,珍禽奇獸,無所不有”,是一個寵物市場;“第二、三門皆動用什物,庭中設彩幕露屋義鋪,賣鋪合、簟蓆、屏幃、洗漱、鞍轡、弓劍、時果、臘脯之類”,是日用百貨市場;近彿殿則銷售“孟家道冠、王道人蜜煎、趙文秀筆及潘穀墨”等,是個文化市場;“兩廊,皆諸寺師姑賣綉作、領抹、花朵、珠翠、頭面、生色銷金花樣、襆頭、帽子、特髻冠子、絛線之類”,賣的諸寺尼姑手工制作的工藝品;“殿後資聖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及諸路罷任官員土物香葯之類”,大致也是個文化市場;“後廊皆日者(佔蔔者)貨術、傳神之類”,買賣的則是佔蔔算卦之人的用品。

宋朝的文人學士最喜歡逛大相國寺了。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後,小兩口就經常跑到大相國寺“淘寶”,樂而忘返。

大相國寺僧人的廚藝也非常高超,“每遇齋會,凡飲食茶果,動使器皿,雖三五百分,莫不咄嗟而辦”。大相國寺內還開有飯店。大相國寺的和尚惠明,廚藝高明,尤其擅長燒豬肉,以至得了一個“燒豬院”的花名。(《宋:現代的拂曉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