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第2/3頁)

原桃的嫁妝堪比小國國君私庫。縱觀各國,無人可比,連人王的女兒都不行。

原桃手下有專門看管嫁妝的婢女,采用獨特的記錄方式,整理和清點十分簡便,對照下來一目了然。

被稷夫人叫來幫忙,原桃考慮之後,沒有帶上這幾名婢女。不是藏私,而是此法出自郅玄,依照氏族規矩,非經郅玄允許不可外傳。

稷夫人深知這一點,沒有開口向原桃借人。寧願忙碌一段時日,也不好讓她為難。

好在府內人手夠用,在幾名妾夫人的通力合作下,小山般的簿冊逐漸減少,分門別類整理記錄。過程固然繁瑣,卻將庫房查得一清二楚。期間還發現兩只蛀蟲,在稷夫人的嚴令下,直接堵嘴拉了下去,全家老少俱受牽連。

此舉是為殺雞儆猴。

對府內女眷而言,遷入王宮不只是身份上的改變,各方面的經營也將從頭開始。

稷夫人搖身一變,從太子妃成為王後,肩上的責任更重,面對的難題也變得更多。夾在丈夫和家族之間,她需要仔細衡量,才能找到一個平衡點。

事情的艱難超出想象。

原桃捫心自問,換成是自己,未必能做得到。事到臨頭,她只會做出一個選擇,忠於家族,放棄自己的丈夫。

想到家族,不免想到郅玄。

自從出嫁之後,她已有許久未見到兄長。人王駕崩,各方諸侯齊聚中都城。有機會見到兄長,原桃不免激動,喜悅油然而生,心中滿滿都是期待。

王宮內,人王停靈前殿,巫在篝火前祝禱,身披獸皮頭頂獸首的王族子弟圍在棺旁,依照巫的指示,模仿各種野獸的動作和咆哮,為人王護靈。

甲士把守殿外,在儀式過程中,任何人不得靠近,包括王後和太子淮。

人王的妾室相攜而來,不能打破規矩,只能在台階下痛哭,盡表哀傷之情。

在外人眼中,諸位夫人情真意切,一個個哭得梨花帶雨。淚水有幾分真幾分假,唯有本人才能知曉。

人王葬禮期間,分封的王子和出嫁的王女都將趕回。

凡為人王生兒育女的妾夫人,只要無大過,皆可隨兒女前往封地。若膝下沒有子女,可由家族接回奉養,諸侯女可歸國。

如果沒有兒女,連娘家也不復存在,將留在王宮居住,由王族供養。

人王的妻妾不多,兒女卻不少。

王後膝下有四位王子,梁夫人等也育有兒女。

宮內波詭雲譎,不是所有的王子和王女都能平安長大。但能在人王身邊幾十年的女人,手腕必定不弱,吃過一次虧,絕不會再吃第二次,必會竭盡所能保全血脈。

沒有足夠的手段,別說保全兒女,連自己的命都未必能保住。

人王非憐香惜玉之人。最初的新鮮勁過去,沒有強大的家族支撐,再美的花朵也會凋零,在宮廷傾軋中香消玉殞。

人王已經不在,還是王後親手送走。無論早年間如何,作為最後的勝利者,她無意再為難宮內的女人。

“傳旨,王入陵之後,可出宮。”

“諾!”

侍人往各殿傳旨,夫人們自是欣喜。

在王宮中蹉跎半生,曾經的愛慕和心動早就耗盡,對家族的貢獻也該到此為止。接下來的日子,她們要為自己而活,走出困住人生幾十年的宮門。

此時此刻,她們期待著葬禮到來,期待人王能盡快入陵,沒有半點哀傷之情。如果人王泉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

萬眾期待中,第一位奔喪的諸侯抵達,緊跟著是第二位、第三位。

遵照禮儀規章,諸侯入城擺全副儀仗,號角皮鼓開道,大諸侯還伴有禮樂。

鼓聲和樂聲中,披發赤足的巫最先入城,手持骨器和青銅器騰挪跳躍,口中發出古怪的腔調。調子悠長,帶著顫音,和中都城內的巫截然不同。

諸侯的儀仗各具特色,隊伍上下衣甲鮮明,每支隊伍入城都會引得道路擁擠,人頭攢動。

遇到多支隊伍碰到一起,還要協調各自的入城順利,稍有不慎就會引起麻煩。次數多了,負責迎接的宗人焦頭爛額,嘴邊冒出一圈燎泡。

郅玄和趙顥的隊伍一同抵達,兩位大國國君聚到一起,隊伍宛如長龍,一眼望不到盡頭。更巧的是,北安侯和東梁侯也在同日趕到。

四大諸侯齊聚一堂,尚未入城已引發轟動。

城民們紛紛湧上街道,有的更沖出城門,試圖一睹大諸侯的風采。

隨著人越聚越多,城內城外人聲喧鬧,變得熱鬧非凡。仿佛即將到來的不是人王葬禮,而是一場慶典。

相比城民的興奮和期待,宗人卻是臉色慘白,汗如雨下。

協調小諸侯已是困難重重,沒少被人尋麻煩。如今四大諸侯碰到一起,誰先誰後如何安排?簡直是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