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第2/3頁)

“君上待我恩重,諸多信任,如蒙騙君上實屬狼心狗肺,無恥之尤!不思恩不重義,何能立足天地!”

此事過後,下大夫同家族決裂。以家族為本的時代,這近乎是取死之道。其家族也如此認為,斷定他將自絕於氏族。

不想事情未如預料發展,一道旨意將他送去草原新城,手握大片封地和國君賞賜,直接脫離家族另立家門。

家族做得絕,這名下大夫更絕。

他不只不要家族的氏,甚至連姓都不要了。到草原後,他以封地為氏,以母族為姓,和家族徹底割裂,從今往後再無半分幹系。

這樣的做法簡直驚世駭俗。

以往只有家族逐人,哪聽說過氏族成員主動舍棄家族。下大夫偏偏做了,還做得幹脆利落,沒有半分拖泥帶水。

事情傳出去,基本是毀譽參半。

有人稱贊他忠心耿耿不負國君;也有人指責他背棄家族,挑釁氏族規則。

流言不只局限在邊地,還傳到草原。

作為當事人,下大夫全不放在心上,只道:“能報君恩,吾萬死不辭!”

被罵幾句又不會少塊肉,完全是不痛不癢。他不入朝也很少去西都城,常年留在草原,流言傳得再廣也影響不到他分毫。

背刺汙蔑他的人,愛說什麽就去說。

按照君上的話講,就樂意見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

郅玄的名聲兩極分化,他手下的人也沒好多少。凡是吃過虧的人都在背後咬牙,卻著實被收拾得害怕,再惱怒也不敢輕舉妄動。

郅玄有意攻打東梁國,丁豹等人得知消息,陸續行動起來。

他們不去想郅玄發動國戰的原因和後果,只知道君上要戰,他們就要竭盡所能,為君上準備好需要的一切。

在這種情況下,郅地和草原上的工坊日夜不休,爐火始終不滅。匠人們分成三批,輪番在工坊內揮汗如雨。

丁豹沒和草原上的同僚通信,對彼此的計劃卻能猜出一二。

不想被對方比下去,丁豹暫時放下商坊,下大力氣督促工坊,終於先玄城一步冶煉出鐵料,制作出合適的輪軸,用於組裝攻城器械。

陶老身在草原,郅地仍不缺大匠。

眾人集思廣益,按照郅玄的要求設計出樓車。

顧名思義,樓車整體呈塔狀,高達六米,寬過兩米。下方裝有兩排車輪,前方以牛馬拖拽,赫然是一座移動堡壘。

匠人們試制過兩次,樓車本身沒有問題,內裏可藏兵,堅硬的木墻足能攔截飛來的箭矢。在墻面塗一層特殊的漆料還能防禦火攻,稱得上神兵利器。

唯一的難題是下方的輪子。

輪軸不夠牢固,前行一段距離就會垮塌。車輪碎裂飛出,整個車身發生傾倒。別說將士兵送上城頭,連靠近都做不到。

若是縮小樓車體積,匠人們又不情願。看過成品的丁豹等人也是一樣。

好在冶煉坊很快煉出合適的鐵料,重制的輪軸和車軸足夠牢固,能輕松負擔車身的重量。

“先上五十人。”

確定樓車不會垮塌,丁豹下令甲士和卒伍登車。謹慎起見,先上五十人,其後逐漸增加,直至達到承載極限。

“拉車的牛馬需要重選。”邑大夫隨丁豹一同觀看實驗,見人數增加到一百,前方的牛馬變得吃力,向丁豹建議道。

丁豹點點頭,很快安排下去。

考慮到攻城戰的要求,他下令將馬匹換掉,全部換成力量更強的健牛。

這些都是野牛馴化,體型大得驚人,力量也是極強。如果不拉車,還可以用它們沖陣,殺傷力非同一般。

樓車之外,匠人們還做出拋石器和攻城錘。

拋石器本就存在,凡是參與過國戰的氏族都不陌生。

匠人們做出的成品卻大有不同,比起常見的種類,這種拋石器更為牢固,體積也更大。每投擲一次需要三人操控,兩人將石頭滾入兜網,另一人掄錘敲下機關。

呼嘯聲中,磨盤大的石頭飛出,距離超過五百米。遇到防守嚴密的城池,只要有足夠多的拋石器,就可以壓制城頭弓兵,為攻城士兵提供更多防護。

攻城錘更加奪人眼球。

匠人們從大車上獲得啟發,制作出長達二十米的車身。車上立起三角形木架,架下懸掛巨木。巨木一頭削尖,由十多人拉拽,能輕松鑿穿城門,還能砸塌矮一些的土墻。

在研發武器的過程中,匠人們不斷點亮科技樹,好的點子一個接一個,關鍵是再奇葩的東西,他們也能做得出來。不能說全部實用,一半用到戰場上就能發揮極大的威力,足能打得敵人丟盔棄甲。

丁豹將成果上稟郅玄,郅玄立即下達旨意,中大夫句炎奔赴郅地,代為驗收成果。

句炎和丁豹都是實幹之人,見面後沒有多言,直接前往試驗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