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七章 功虧一簣

以當時大明遠征奧斯曼帝國軍隊的時候,想要拿下更大一塊地方,並不是不可能,關鍵是治理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全旭本著飯要一口一口吃的原則,在第一步的時候,僅僅占領了隸屬馬穆魯克王朝最繁華的尼羅河三角洲大部分,而不是全境。

馬穆魯克王朝的實際版圖並不是後世的埃及,而是遠遠超過了埃及,包括現在的巴勒斯坦、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沿海一帶及希賈茲地區以及敘利亞。

事實上此時的大明北非,只是相當於馬穆魯克王朝的三分之一。僅僅這四個州的地盤,面積大約十萬平方公裏左右,經過三年多的治理,目前為止還算穩定。

僅僅以保持穩定的狀態,可是要想像中原那樣,還需要水磨功夫。奧斯曼帝國對於目前的北非,也是可以認栽了。畢竟,大明只是占了奧斯曼帝國一小部分領土。

奧斯曼帝國與大明帝國目前處於暫時停戰狀態,雙方保持著克制,克制的原因其實是不同的,大明是沒有那麽多的力量,一口氣吃掉奧斯曼帝國。首先是奧斯曼帝國的民族成份特別復雜。

管理起來困難重重,就像現在這樣,占領著一部分領土,奧斯曼帝國一大批貴族,爭著跟大明進行商業合作,做著生意。而奧斯曼帝國則是因為,他們也沒有力量驅逐大明人。

雙方保持著理想的克制,然而這個問題在鼎新四年,黃帝紀年4636年七月打破了。

位於尼羅河東岸,靠近約旦河的一處大明村鎮升騰起火焰,火勢相當迅猛,約旦河對面的奧斯曼帝國軍隊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了。空氣中彌漫著燒糊的小麥味道,顯然這不是意外。

“這是怎麽回事?不是告訴你們了,這段時間不要去惹大明人!”

“誰知道呢?或許是大明人自己放的火也不一定!”

“你這個笨蛋,蠢貨!”

僅僅第二天,大明北非外事部門的官員以一封措辭強硬的文牘,發給了奧斯曼帝國官員,讓他們拿出交代。

奧斯曼帝國的管理制度,比蒙古人還要潦草,粗疏,可以說他們每個行省的總督,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馬,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人手。

帕夏,前稱貝蕭(土耳其語:pasa)是奧斯曼帝國行政系統裏的高級官員,通常是總督、將軍及高官。帕夏是敬語,相當於英國的“勛爵”,是埃及前共和時期地位最高的官銜。

此時的埃及的帕夏穆罕默德·阿裏,他對麾下進行過調查,可問題是,下面所有將領和部落首領皆不承認有過類似的軍事行動。但是,詢問的結果,與調查結果有著明確的出入,當時至少五個部落超過上萬人進行過調動,這些部落裏出現了大量明制的絲綢,香料和鋼鐵刀劍。

也就意味著,他們肯定是參與了這次軍事行動。

事實上,這只是郭少坤自編自導的一處戲,只是為了占據了道義上的制高點,這座叫黑湖鎮是因為有一座天然的瀝青湖,在這個時代瀝青可算是戰略物資,修建道路用瀝青與石子,效果非常好。

原本這座小鎮只有三百余戶百姓,由於土質不適合造磚,城墻皆是木質,不適合防禦,於是一把火燒掉,再準備原地修建石質城池。

在北非總督府向奧斯曼帝國下達外交通牒的同時,各州各縣各鎮,則進行了動員,雖然在北非的大明人非常勤快,可是他們大多數都是待罪之身,幹活就是勞動改造。

擁有自由之身,那麽所收獲的糧食、錢財都是他們自己的,可是勞動改造的話,只能混一個溫飽。可是上陣殺敵,則可以立功,立功就可以減免勞改期,一個敵人的首級就是五年,兩個就是十年。

哪怕是罪大惡極的罪犯,最長勞改期也就是二十五年,在陣前殺五個敵人那就足夠了,所以,在孫傳庭下達動員令的時候,整個北非仿佛像過年一樣熱鬧。

人人摩拳擦掌,蠢蠢欲動。在各鎮鎮守的帶領下,一支一支民兵舉著戰旗,浩浩蕩蕩向黑湖鎮方向集結。

七月中旬,也就是孫傳庭動員令下達的第十天,首批約十七個鎮的民兵抵達黑湖鎮,開始沿著約旦河建造營盤。

十七鎮就是一萬七千余人,這個數字的敵軍,根本就威脅不到奧斯曼帝國,可問題是,這一萬七千余人如果是大明軍隊,那效果就不一樣了。

看著大明想要動武的架勢異常明顯,阿裏坐不住了,急忙派出使節與孫傳庭交涉。

“沒什麽好說的,奧斯曼帝國決定發大明黑湖鎮發起進攻那一刻起,我們與奧斯曼帝國的停戰協議就被你們撕毀了,你們就是我們的敵人。”

孫傳庭的態度堅決,堅持要向奧斯曼帝國發起攻擊,做最好將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沿海完全吞並的準備,這樣才符合大明帝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