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三章 萬裏遠來的女兒

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全旭其實非常清楚,別看橫掃四方,打得匈奴不敢南下的漢朝,其實常備軍兵力並不多。

以中央為例,光祿勛掌宮殿門戶,其麾下有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等統兵官職。蔡質《漢儀》記載虎賁中郎將“主虎賁千五百人,無常員,多至千人”“羽林郎百二十八人”;應劭《漢官儀》“羽林左監主羽林八百人,右監主九百人”——以上,光祿勛執掌的部隊大約為虎賁1000人,羽林1828人,合計2828人。

衛尉“掌宮門衛士,宮中徼循事”。屬官除公車司馬令所領衛士之數不明外,其余屬官包括南北宮衛士令、左右都候及諸宮門司馬,共領衛士約2454人。(詳見李賢等注《後漢書·百官制》)

北軍中候“掌監五營”,所屬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尉,總兵力3536人。

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漢官》記載“執金吾緹騎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共領衛士720人。

城門校尉“掌雒陽城門十二所”,據馬端臨《文獻通考·兵考二》記載“惟城門屯兵數無所考,以宮掖門司馬所領者推之,多者七百二人,少者止三十人,況十二門止於一校,必非重兵所在,多不過三千人耳”,按照此推論,兵力按3000人計。

以上合計,東漢中央軍總兵力為12000人左右。王朗曾說“舊時虎賁、羽林、五營兵及衛士,並合雖且萬人”,這個記載與推算結論大體相符。

當然,西漢漢武帝創立八校尉,其實兵力也是萬人。

但是,漢朝時期一旦戰爭需要,漢朝皇帝發兵征討,就可以從各郡國征兵,從民間征兵,西漢主要依靠六郡良家子。

但是這個民間百姓都有習武的風俗,哪怕臨時征召的士兵,對外戰爭打起來非常順利,甚至殺出了一漢抵五胡的威名。

當然唐朝也是如此,以唐朝的版圖為例,大唐的版圖遠超大明,可是事實上呢,唐朝僅僅有三百六十七座折沖府,而折沖府又分為上折沖府(一千二百人),中折沖府(一千人),下折沖府(八百人),就算全部都是上折沖府,唐軍總兵力最多不超過四十四萬人,其中關中駐紮著十六衛,合計約十八萬人馬。

同樣,占據著全國絕對的優勢。

尚武精神是一個國家戰鬥力軍事戰鬥力最強的體現,這是因為秦漢以來,漢人本身尚武,就算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司馬氏晉朝懦弱無能,可以漢人地方上的豪強,也可以打得諸胡狼狽不堪,比如說,範陽祖逖北伐,晉元帝司馬睿不僅兵馬,不給裝備,只給了一個建威將軍的名號,三千匹絹,結果,祖逖帶著鄉親隨從,幾乎收復河南地。

劉琨帶著一千部曲,獨守晉陽十四年。

光軍隊訓練得再好,如果民間沒有習武和敢作死敢拼殺的精神存在,結果是完全不同的。就以現在為例,平心而論,即使是英法聯軍的武器裝備水平,遠不如全家軍。

可是,皇太極率領的清軍敢有勇氣頂著彈雨沖鋒,如果全旭把全家軍的火力降至英法聯軍的水平,滿清騎兵是有機會沖上去的。

關鍵是那個時期,清朝已經失去尚武的精神。

漢人本就尚武,只是從秦漢唐一直可以碾壓周邊。

但是到了宋朝,開始重文輕武,統治者采取了治民為羊的戰略國策,持續不斷的用禮教的法律去打壓,去弱化這種尚武精神,越往後期越嚴重。

當然,明朝中前期,還是比較重視武人的地位的,朱元璋非常重視武人的地位,要知道,小旗也就從七品,總旗則是五十人的隊長,則是與正縣令一樣的級別。

只是可惜的是,在土木堡之以後,明朝的文官集團崛起,全面壓制武官,別說六品百戶,五品千戶,在縣官面前都已經擡不起頭了。

雖然說,後世全世界擁有合法持槍的國家有很多,特別是漂亮國,槍擊事件層出不窮,可問題是,一旦戰爭作為動員,漂亮國可以得到大量訓練有素的軍隊。

全旭也需要大明的百姓合法擁有武器,習練武藝。

第一方面,全旭在統一天下之後,可以縮減軍隊編制,他感覺常備十六師,共計一百一十三個旅,部隊保持在一百萬人左右就足夠了。

一旦戰爭需要,就像這次在遼東和河套地區的民兵部隊一樣,因為民間持有武器,參與軍事訓練,這次戰爭中全旭共動員將近二百萬民兵參加運輸或者支援戰鬥,表現得非常不錯,民兵的戰鬥力,完全不弱於朱氏大明所謂的精銳部隊了。

重振漢唐雄風,這是全旭的目標。

這個目標,他不允許任何改變的。

當然,不禁武器,也不代表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