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章 如何賞賜?

全旭是沒有向崇禎皇帝寫奏折的,當然,盧象升也沒有寫。只不過,正應了那句話,皇帝不急太監急。

雖然曹化淳沒有監軍遼東的義務和責任,但是他卻代替全旭與盧象升寫了這麽一封奏折。

曹化淳的文字功底是相當不錯的,非常正式的公文。

“司禮秉筆太監、東廠提督、總提督京營戎政曹化淳頓首謹奏:本月丙午,臣代天巡狩遼東,三月以來,邊事不寧,蓋、復、金、海、廣寧等黎庶,頗受其苦,災眾數以萬計,遼東帥臣全旭,集三軍虎賁……”

曹化淳十二三歲左右入宮,因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在宮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詩文書畫,樣樣精通,深受司禮太監王安賞識,倚為親信。後入信王陪伴侍奉五皇孫朱由檢。他不僅文才不凡,而且深受崇禎的信任。

看著曹化淳熟悉的筆跡,崇禎一目十行,匆匆掃了一遍,又回過頭來逐句逐句的看,還是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完了,再一個字一個字的看。

與其他大臣不一樣,曹化淳的奏折寫得相當詳實,沒有誇張,沒有加油添醋,也沒有動輒數以萬計,斃敵無數等描寫,也沒有一味的吹噓全旭的武勇與謀略。

他只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將全旭因為知道了要前來京師述職,決定給崇禎皇帝攜帶遼東土特產,他當時不解,天子富居四海,什麽土特產沒有見過?還需要全旭這個臣子向皇帝獻禮。

結果,全旭回答:“建奴首級”,隨後,全旭率領全家軍、天雄軍精銳盡出,空余廣寧數千兵卒。在全家軍和天雄軍離開廣寧府後,隨後皇太極趁著廣寧府空虛,帶領十數萬人馬包圍廣寧城。

看到這裏的時候,他知道廣寧城只有一千七百余名守軍,以及六千余戶百姓,不過兩萬。崇禎雖然不精通軍事,但也知道這樣的力量,根本就守不住。

接著,全家軍聞訊建奴包圍廣寧,立即組織兵馬營救廣寧,六千建卒強行軍一晝夜,奔襲三百裏,與建奴前後十三戰,十三戰皆勝,斬首一萬兩千余級,俘虜兩萬六千余人。

眾臣們看著這位自登基之後,五年以來,臉上就再也沒有過真正的笑容的天子跳了起來,放聲大笑,那神色竟有幾分癲狂了。

群臣相顧駭然。

離得近的孫承宗眼疾手快,撿起一份捷報掃了一遍,同樣面色大變,激動得站了起來,隨即……孫承宗的臉色難看起來。

這是一封非常外行的奏折,遼東不差六千健卒,但是,這是步兵,卻不是騎兵,什麽時候步兵比騎兵還快?

想到這裏,孫承宗板著臉,望著張世賢問道:“曹公公只怕筆誤,步兵何以一天一夜奔襲三百裏?”

他現在提出來這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防止其他人利用這個漏洞攻擊全旭和盧象升。

張世賢滿臉堆笑道:“孫閣老有何不知,遼東全家軍六千健卒,剩坐一千余輛馬車北上支援廣寧城,遼東官道皆為新修,馬車日行一百五十裏不足為奇,若非顧忌馬匹,奔襲二百裏也可以做到!”

聽著張世賢的話,崇禎的臉色緩緩恢復正常,他喃喃道:“這麽說,是真贏了?”

“真贏了,光腌制好的首級,就有一百多輛大車,抓獲的俘虜,排起了長隊,一眼看不到頭!”

張世賢接著笑道:“這只是初步戰報,詳細戰報,肯定會有出入,奴婢以為,斬首一萬兩千級,只多不少!”

“嘶嘶……”

整個大殿裏立即傳來陣陣直抽涼氣的聲音,孫承宗搖搖晃晃,坐了下去,他老淚縱橫:“戰死在遼東的幾十萬將士,終於可以瞑目了!”

周延儒、溫體仁、侯恂等重臣也都快速一目十行的看完,他們的神色變幻莫測,最後化作一聲嘆息。

贏了,只是他們不願意相信而已。

可事實俱在,不由得他們不相信。

沒有人懷疑全旭在虛報戰功,斬首可以做假,可是俘虜呢?

全旭總不能把一群百姓接過來,送到京師,硬說是建奴吧?

要知道兵部考功司可不是吃幹飯的,再說了,建奴與漢民百姓區別非常明顯,這可不像後世,滿人在中原滋養三百年,已經與漢人無異。

在這個時代,女真人的臉形長得就像用腳踩過的臉,鼻骨短、牙齒呈拋物線排列,門齒呈鏟型,牙齒較小;眼睛細長,眼裂小,有明顯內眥褶,身材矮,軀幹粗,差距相當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俘虜不僅僅是語言方面,長相特征的差異是沒有辦法彌補的。

眾臣拿著奏折看了一遍,直到孫承宗起身崇禎皇帝行三拜九叩大禮,聲音異常激動道:“恭賀陛下!全賴陛下洪福,三軍用命,我軍在廣寧大獲全勝,痛擊建奴,殲敵過萬,擒獲建奴吏部承政、兵部承政,此赫赫戰功,實是數十年來未曾有過,破口之恥,至今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