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章 煉屍爐三天徹夜未熄。

勝利帶來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東林黨對朝廷的影響,並沒有被削弱。

在歷史上,崇禎二年,皇太極入關,這一仗把大明最後一塊遮羞布給扯下來了,崇禎也急紅眼了,把上任以來,內閣大臣換了一個遍,文武百官,罷免了一大批。

利用打擊魏忠賢的機會,趁機上來的東林黨的眾君子們,被直接或間接幾乎掃了三分之二,然而,由於全旭的出現,他成了盧象升的人,成了孫承宗的人,他也算是東林黨的人。

雖然全旭不承認,不過在侯恂看來他就是,所以,在兵部方面,並沒有被影響多少。現在,在這個時候,可以說,東林黨成了最大的贏家。

孫承宗以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督師薊遼,他兼管著遼東、薊鎮、天津、山東登州、萊州等地的軍務,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同時,盧象升作為東林黨的後起之秀,巡撫遼東,包括原本吃瓜落的錢謙益也進京,頂替周延儒,擔任禮部右侍郎。

這才是全旭最憂心的事情,東林黨不僅僅沒有受到崇禎的清洗,反而更加勢大,從中樞將近一半的顯官,由東林黨獲得。

他們能做什麽?

當然,全旭不在乎。

他只是在穩坐遼東,觀風景。

如果崇禎需要他去關內平叛,他不介意讓麾下將領去刷刷戰績。

盧象升與全旭的見面,有些不愉快。

因為盧象升明顯感覺到了全旭的變化,在大名府的時候,全旭還有些掩飾,現在是徹底不再掩飾了。

一個工匠,一個賤籍,年收入多達一千兩銀子。

這可是比朝廷一品大員的俸祿都高,這讓盧象升感覺非常不舒服。

明朝的官員俸祿是真低,但是大部分官員可不是清官,李東陽是內閣首輔、太子太師,茶陵詩派代表人物、入內閣十八年,可以說已經尊貴到了極點。此外,最重要的是,他的三個兒子都早年夭折,家裏人丁很少,應該說養家的負擔很輕才對。而且,李東陽並不貪財,只靠工資過日子,他的生活應該也不會很艱難。

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李東陽完全沒有積蓄,要想過日子,還得通過變賣自己的書畫。等到他過世的時候,完全沒錢去支撐葬禮的花銷,只能通過自己的老同事和門生湊錢來解決。

明朝官員就形成了兩極分化特別嚴重,會撈錢的官員,富甲一方,甚至可以說富可敵國,但是窮官,還真比不上全記的一名普通初級二等工匠。

除了工資方面,還有工匠的住宅,雖然說現在的住宅還沒有建造完畢,大部分只是一個地基,可是從地基就可以看出問題。

在全家莊鎮全旭給工匠們的住宅,沒有超出禮制範圍,現在他完全不在乎了。全記工匠的住宅區已經規劃出來,共分為三等。初級以下工匠不負責住宅,至於初級工,人均宅基地就是一畝地,馬馬虎虎,還算湊合,不過分。

可是中級工匠,那就是住宅五畝,高級工是十畝以上。

同時,全家軍的軍銜也公開化,什麽列兵、下士、上士,接著就是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直接代替朝廷的總旗(或旗總)、百總或百戶,把總或千戶,在全家軍軍中,連稱呼都沒有。

當然,盧象升想的並不是全旭會反,他認為全旭沒有造反的必要,作為武勛新貴,他現在已經是修武伯,又是遼東總兵,身居高位。

盧象升考慮的是,全旭在改革,在作為試點,準備摸索一條適合大明改革的路。

但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全旭不是進士,無法入閣。

他走的是武官之路,這條路基本上就走到頭了。

盧象升思來想去,決定跟全旭交底:“東升,你想要做什麽?”

“求活!”

“求活?”

盧象升難以置信:“這麽簡單?”

“簡單嗎?”

全旭搖搖頭:“我剛剛到大名府的那會,遇到一群流民,他們已經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如果不管他們,他們最先吃的肯定是我,我身上的肉多啊,又白又胖,吃起來,比那些骨瘦如柴的災民好吃,於是,我帶著他們置田,盧大人,你是知道的,那麽一點田,要想養活那麽多人,根本就辦不到,可是我也不想死,我只好把不適合耕作的地方變成良田,把耕地用不了的人手,讓他們去做工,比如燒制磚瓦,整個大名府,購買我全記的磚瓦不下七八千萬塊,當然,還有煤球爐,煤球模具,接著全家莊鎮,從無到有,慢慢就繁華了起來,三萬多人,將近大名府城一半的人口,我才多少地,總共十五萬畝,不及大名府的十分之一,我用了不足十分之一的地,養活了三萬多人,厲害吧?我沒有少繳一文錢的稅,沒有餓死一個人相反,他們吃得不錯,也穿得不錯,現在你在大名府的全家莊鎮,看不到一個光屁股的孩子,也看不到一個衣不遮體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