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章 袁崇煥死了

“金梯書院作息時間表?”

牛金星望著全旭拍在他桌前面的一張紙,有些疑惑的道:“全爺意思是……”

“照做就行!”

“每天早上六點!”

全旭將一塊電子走針式的電子表放在牛金星面前:“這個走針走到六這個位置,就是六點,每天六點開始集合,然後開始跑操,鍛煉身體!”

“跑操是什麽?”

“你不懂沒有關系,我會讓馬大成過來訓練他們!”

全旭望著牛金星道:“儒家六藝,牛先生精通幾藝?”

“學生精通禮、樂、書、數……”

全旭毫不客氣的道:“你精通四藝,不會禦,不會射,這算什麽知道嗎?不合格懂嗎?古之先賢,如馮奉世、賈復、魯肅、周瑜、諸葛亮,謝艾、謝安,他們無一不是出則為將,入則為相之文武全才,現如今,儒家學徒千千萬萬,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何以承擔社稷之重?”

牛金星低頭不語。

“我們金梯書院未來一定是社稷的希望,金梯書院的弟子文可安邦,武能定國,這才是永恒之道,所以,學生們每天早上起來,洗漱完備,需要著射服,習武強身,縱不能將百萬雄兵,至少可以自保無憂!”

金梯書院的學生們,其實是最幸福的一部分人。

全旭給他們免費提供學費,免費提供衣服,免費提供一日三餐,與家丁兵相比,學生們的三餐,可能沒有那麽多的油水,那麽多的花樣,然而,營養搭配卻更加均衡。

早餐每個人一個水煮雞蛋,一個煎雞蛋,白面饅頭和面條、不缺蔬菜和肉食,不少學生已經出現營養過剩的苗頭。

特別是全旭的小舅子湯四喜,如今已經出現了雙下巴,這才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如果長此以往,那還不胖成球?

至於金梯書院的希望之星,現如今的華山虎之子華安,年僅十三,體重已經一百六了,簡直就是小一版本的陳應了。

搞得眾以為華安是陳應的兒子,他們兩個都是輕輕一笑,眼睛就看不到了,微微搖頭,臉上肥肉亂顫。

那場面,簡直不忍直視。

必給讓學生們活動起來,在全旭的作息時間表裏規定,眾學生早上開始進行一個小時的跑操訓練。

每天晚上也要進行跑操訓練。

對於金梯書院的老師來說,他們雖然有人反對這種把讀書人當成武夫操練的行為,可惜,因為有了牛金星。

牛金星才沒有節操,為了拍全旭的馬屁,他在金梯書院裏開展洗腦教育,向學生們灌輸,沒有全旭,就沒有他們的今天。

將來讀好書,學好本領,一定要好好報答全旭。

為了鼓舞牛金星的行為,全旭提拔牛金星擔任金梯書院副院長,與孫祖望拉開了明顯的差距,現在的牛金星每年可以拿一百五十兩銀子,外加十二石糧食,當然,還有油、鹽,醬醋,以及肉食之類,綜合下來,足足有二百兩的樣子。

這幾乎是與正五品文官的俸祿一樣了,可問題是,明朝官員有40%的米他是拿不到的,那一部分就光明正大地被皇帝折換成別的東西,例如絹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東西。

牛金星非常滿意現在的待遇,更何況,隨著集體婚禮之後,又有四五十名秀才、童生成為了金梯書院的老師,他們都成了牛金星的下屬。

金梯書院的事情,全旭稍稍安排了一下,增加了學生們的軍事訓練,提高了他們的體能訓練。

牛金星擅長察言觀色,他看著全旭有些愁眉不展,就試著問道:“全爺還有心事?”

“有!”

全旭嘆了口氣道:“現在全家莊鎮建立了三家鋼鐵工坊,五個木匠工坊,窯場、還有酒廠、三個磨坊,隨著工坊越來越多,熟練的賬房、管事就缺乏了!”

管事可以從外面高薪聘請,這不是關鍵,關鍵是這會打亂全旭工業化的進程,在全旭所有工坊裏,發展最成熟的其實是磚瓦作坊,二十多個高窯,在制磚機的幫助下,每天可以產出二百多萬磚和幾十萬塊瓦,效率不錯。

不過,軍火生產,特別是馬上成立的火藥廠以及火箭研發工廠,就讓全旭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標準化進程,因為沒有文化的工匠太多,反而拖延的推廣速度。

牛金星以為全旭是擔心聘請的管事不可靠,賬房也不可靠,他就笑道:“聽說全爺在家丁兵推廣了識字班,何水在工坊裏也推廣識字班……”

不等牛金星說完,全旭恍然大悟。

對啊……

後世的中國從農民社會,轉型成為工業社會,依靠的不僅僅是蘇聯援建的基礎工業,主要是各類技術學校和全民掃盲行動。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中國如今脫盲率已經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每產培養的大學生和高等技術人才,高達千萬人以上,這樣生力軍極大推動了科技技術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