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 打不死你也惡心死你

毛承祿恍然大悟,一定不能讓陳強的事情與東江軍牽連起來。

全旭也有私心,不斷絕往來,毛文龍肯定會直接遙控指揮陳強,就沒有全旭什麽事了。

毛承祿和劉興祚可沒有資歷來命令全旭。

毛承祿急忙道:“我現在就去寫信!”

“可以!”

全旭望著毛承祿的背影,心中隱隱有些期待。

吳橋兵變的本質問題,其實不僅僅是東江軍與山東人對立的問題,排外的現象,各地一直都有存在。

袁崇煥才是遼東、薊州、天津、登、萊的督師,現在秦承祖在山東造反,袁崇煥責無旁貸,他必須盡快鎮壓下去叛亂,同時消除影響。

袁崇煥在接到山東叛亂的消息之後,起初他並沒有在意,區區幾千人農民的叛亂,在明末屬於家常便飯,山東軍足以有能力應付。

當然,這是袁崇煥的書生之見。

山東,作為一個大明的一個沿海行省,為了抵禦日本倭寇的侵擾,明朝在山東省設立了一些專門負責沿海防禦的衛所,例如登州營、即墨營等等。

全省的衛、所都隸屬於都指揮使司管理,山東省位於我國北部地區,軍務比較繁重。山東都指揮使司出現了忙不過來、有心無力的情況。

明成祖朱棣上台以後,鑒於山東地區的實際情況,朱棣設立了山東備倭都司。換而言之,山東省出現了兩個都司,但各自負責的任務不同。

山東都司下轄十九個衛、十六個獨立千戶所、三個儀衛司、三個群牧所,僅僅山東紙面上的兵力就是十二萬三千九百二十人。再加上備倭都司下轄的登州營、文萊營、威海營,以及水師力量。

山東兵力超過十五萬人,當然,這僅僅是字面兵力。

結果,山東軍一萬余人,遇到秦承祖的馬隊,直接上演了千騎破萬軍的壯觀場面,十二門紅夷大炮、五十二門虎蹲炮,甚至沒有來得及布陣。秦承祖只是讓馬隊對山東軍進行襲擾,根本就不是主攻。

結果雙方接觸,山東軍直接潰不成軍,損失兵馬超過一萬余人。當然,山東都司也趁機向袁崇煥甩鍋,號稱賊軍勢大,十余萬軍隊,山東軍寡不敵眾,在殺敵數千之後,被叛軍擊敗,損失戰馬五千余匹,士卒四萬余人,糧秣數萬石……雲雲。

要說袁崇煥不明白明軍將領的尿性,那是不可能的,叛軍肯定沒有十數萬人馬,但是山東軍的損失,應該不止四萬。

果然,隨後詳細的情報傳來,山東軍損失多達六萬余人,準確的說,一多半山東軍隊,在遇到秦承祖之後,一戰盡沒。

也幸虧萊州方面,白蓮教趁勢造反,否則袁崇煥都不知道甩鍋。

要說起來,白蓮教可是一朵奇葩,從明朝開國一直到滅亡,一直造反,反而屢戰屢敗,鍥而不舍的精神讓人感動。

袁崇煥沒有心思處理毛文龍了,他反而按照原定計劃,給毛文龍發了四萬兩銀子的軍餉,可關鍵是,毛文龍有錢也沒有地方買糧食。

這是袁崇煥故意在惡心毛文龍,毛文龍也心知肚明。

這個時候,袁崇煥與毛文龍揮淚分別後,急忙帶著麾下數千精銳,開始回師鎮壓叛亂。

明朝的官員,說穿了大部分都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

就算沒有全旭,白蓮教也會在崇禎二年爆發叛亂,而張可大因升官。

可是由於秦承祖等人的牽制,張可大麾下精銳大軍沒有第一時間平定白蓮教的叛亂,這邊苦於官府和士紳壓迫的山東百姓,也紛紛響應白蓮的叛亂,他們沖州撞府,聲勢浩大。

就連登州也受到了波及,大股的難民與士紳逃向登州城。

進入崇禎二年七月,也就是秦承祖與白蓮教叛亂的二十多天以後,山東東三府青州、萊州、登州十九縣受到雙方叛軍的沖擊,其實白蓮教攻陷了昌邑縣、濰縣、高密縣、即墨縣,再加上秦承祖穩紮穩打,連克六城,東三府十縣之地,上萬平方公裏已經失陷。

劉興祚長長嘆了口氣:“怎麽會這樣?大明豈會虛弱至如此?”

“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全旭無奈的嘆了口氣:“奸臣在朝,不度德量力,吏治不清,顛倒黑白,民怨沸騰,所謂窮轍拒輪,積薪候燎,時也命也!”

在明朝所謂的政治正確,就是可以光明正大的破口大罵官員,前提是你要是士人。全旭雖然不是士人,但是他偽裝成了袁可立的學生,自然算是士人。

全旭可以罵滿臣諸公,但是劉興祚是武臣,他不僅不能附和,更不能發表意見,否則就會被群起而攻之。

毛承祿也是憤憤不平,他只是讓一個陳強,收服了十幾支小股馬匪,結果,輕易之間,居然連占六城,如果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