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東廠嚴審逆賊與反間計!

“大司農,老兄我本去了您府上找您,結果他們說您還沒回來,於是,我就只能來部裏找您了,我來找您,也不會別的事,只是我有幾個朋友,現急等著你們戶部發鹽引下來去轉運使司衙門提鹽,可否給老兄一個面子,把鹽引立即發給他們,反正眼下這開中法還沒正式頒行不是,事後定少不了一頓請您的戲酒!”

定國公徐希一來到戶部,就稱兄道弟地對戶部尚書畢自嚴說起話來,而且所說的也直接是有關鹽引的事。

“定國公!您來晚了,不巧的是,鹽引都發到邊鎮了,眼下戶部沒鹽引了!您請回吧。”

畢自嚴直接回絕了徐希,且將茶往桌上一放,表達出送客之意。

徐希愣了一秒,旋即失望地站了起來,有些惱怒地喝道:“你!”

畢自嚴沒理會他,只拿起茶杯,低頭繼續喝茶。

徐希想撂幾句狠話,但他擔心自己的狠話會傳到皇上耳朵裏,最終也只能忍住不快,甩袖離開了這裏。

接下來,不只是定國公徐希吃了閉門羹,其他有背景的鹽商都在畢自嚴吃了閉門羹,沒有拿到鹽引。

“這三千河東鹽引直接撥給薊遼總理秦良玉,這五千淮揚鹽引是撥給遼東袁經略,讓他們記得到時候回文確認,另外,這些撥去邊鎮的鹽引全部公示,上題本給朝廷,奏請朝廷通過《邸報》和《皇明報》公示,然後,告訴所有需要鹽引的鹽商,讓他們自己去《邸報》或《皇明報》上看,各處邊鎮有多少鹽引,是否充足,然後自己確定去哪裏商屯,別再托公侯貴卿來戶部討要鹽引!”

畢自嚴此時就如此對自己戶部官吏如此吩咐著。

而鹽商們也因此是徹底絕望了。

“看來朝廷是真的要動真格的呀!要逼我們這些鹽商運糧去邊鎮,或者逼我們去邊鎮商屯!”

“是啊!運糧去邊鎮,誰承擔得起那個運費,運一石糧去邊鎮就要額外多發三五石糧,朝廷為了省去自己的運糧損耗,真是過分!竟如此殘虐我們鹽商!”

“按理,戶部是可以駁回這樣累民累商的旨意的,即便不明著駁回,也能用別的方式暗中做著與朝廷旨意相悖的事,比如悄悄發鹽引給我們,可如今這戶部是油鹽不進啊,尤其是當今的戶部尚書畢自嚴,把鹽引提前扣留不發不說,還提前給了邊鎮大吏!”

“唉!我們鹽商從弘治朝以來的好日子到頭了,還是把揚州的家搬回山西,去邊鎮屯田吧!總不成,不做這鹽業生意了?那吃什麽呀!”

一幹鹽商因此在私底下紛紛抱怨著如今的鹽政改革。

歷史上,弘治朝的戶部尚書葉淇改革開中法,讓鹽商不必運糧到邊鎮換鹽引,而只需拿銀子到戶部換鹽引後,鹽商就不用再在邊鎮進行商屯,而因此開始大量內遷,從山西、遼東、陜西這些邊鎮地區內遷到揚州、淮安,造成邊鎮漢人大量減少,以至於河套都因此丟失。

但現在,因為戶部的支持,皇帝要恢復開中法的制度已經開始執行。

所以,他們這些鹽商開始不得不紛紛北遷。

事實上,此時九邊邊鎮,已經開始有大量荒廢的田地被主動接受改革結果的一些鹽商開墾了出來。

甚至還有鹽商還在長城邊外,從一些蒙古部落手裏買了一些在長城附近的廢棄耕田,比如河套一些本就屬於產糧區的田地就被一些鹽商花錢買了下來開始屯墾。

畢竟這些耕田對於蒙古遊牧民族而言,沒有多少價值,所以價格比較低。

而也因此,在朝廷還沒收復河套時,民間已開始有漢人商民開始進入在弘治朝丟失的河套地區。

……

“將戶部奏請設立官營鹽業局的題本立即批紅準允,鹽業的確需要官營鹽商介入,不然真容易導致鹽價升高,另外,傳旨給各省巡按禦史與巡鹽禦史,務必嚴查官鹽質量,一旦被東廠查到有玩忽職守,定不輕饒!戶部請求鹽引分撥邊鎮的情況予以公示,且公示在《邸報》與《皇明報》上也予以準予,這是個好辦法,既便於調度各邊鎮軍糧,也能遏制戶部腐敗,畢自嚴是個實行辦事的,著內閣擬旨,加授他太子少保官銜!”

政事堂。

朱由校是在進京途中確定了恢復弘治朝以前開中法之制的決心的,並下了旨,但他沒想到,戶部這麽快就開始執行起來,還提出了很好的執行建言。

這讓他這個皇帝因此舒心了不少,並因此發現他的文臣們現在很願意執行他的改革,尤其是在他表示決不退縮的態度後,以至於這次開中法之制能實施的這麽快。

所以,朱由校心情大好,也就直接給畢自嚴加了個榮譽官銜。

“遵旨!”

方從哲則因此回了一句,並主動提出道:“啟稟陛下!如今開中法恢復到孝廟以前的制度,將來朝廷會因此節余不少軍需,可如今國庫本就已很是充盈,故臣請問,這些節省下來的軍需當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