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種田農女世子妃早早凋零在王府後宅的……

北疆,今年入冬後比往年更冷了幾分。

汝陽王府的世子妃在城中設立粥棚,施舍給窮苦百姓,一連半月,這等義舉令北疆百姓對汝陽王府感恩戴德,世子妃的仁善名聲也廣為人知,更上一層。

王府內,就連灑掃的仆婢們偷懶得閑時,也在檐角下議論著世子妃救濟百姓的事,“聽說外面的人傳言,世子妃是活菩薩轉世呢,大大的善人。”

“有這樣能幹的世子妃娘娘,世子的地位怕是更加穩如泰山了。”

“世子本就是嫡長子,先王妃所出,如今又得王爺看重……”

一個正過來巡視的嬤嬤聽見這些話,立刻喝罵道,“你們這些個懶貨,不過是些灑掃的夥計還未幹完,就在這碎嘴,要是再讓我瞧見有半點不幹凈的,我立刻稟了王妃娘娘將你們連著全家老小發賣出去!”

眾仆婢皆諾諾,不敢做辯解,但等那嬤嬤走後,恨不得啐了一口,“這老貨也就仗著王妃狐假虎威罷了,誰不知道王府的管家權早就交給世子妃了,上回王妃還被王爺斥責了一通呢。”

能進王府做奴婢的,甚至大多還是家生子,哪個少了心眼,也是最會看王府裏風向的。

大齊開國皇帝總共封了六王十八侯,都是在征戰天下中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勛貴,如今已過五代,余下的勛貴也不過十一二,而汝陽王府則是其中最權重位尊的。

只因第一代汝陽王乃大齊開國皇帝最寵愛重視的義子,新帝繼位後才就藩寒涼北疆,即便如此,這百年來汝陽王府手中仍握有十五萬大軍駐守邊疆。

論輩分,即便是在京城的當今天子也要稱現在的汝陽王一聲叔伯。

再說回王府內的家事,老王爺年輕時娶妻孟氏,恩愛情深,可惜孟王妃體弱多病,生下嫡長子後沒幾年便香消玉殞了。之後王爺就續娶了繼妃薛氏,第二年就生下了兒子。

那時候可以說王府裏是繼妃一手遮天,有子有地位,人人都捧著。先王妃所生的嫡長子倒成了小可憐,幼年失母,王爺似乎也不大在意,冷落在一邊。

前些年人人都以為繼妃所生次子會被立為世子,成為未來汝陽王府的當家人,卻料不到大公子在軍中忽然崛起,被王爺看重,還在去年及冠時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上表請封了世子。

這可讓不少原先依附捧著繼妃母子的人家後悔押錯了注,哪怕想著再攀上世子也難了,就連世子身邊也有了世子妃,還許諾說此生只一人,絕不納妾。

光是這句話就不知道讓北疆貴族閨閣少女羨慕妒恨不已,尤其是世子不僅容貌俊美,文韜武略,如今更是身份貴重。世子妃一個鄉野出身的女子不知走了天大的鴻運,才令世子對她深情不已。

這位世子妃說來也是一樁軼聞,當初世子之位未定的時候,汝陽王繼妃就為大公子擇選親事,那時但凡家世好的人家,知道大公子在王府內的處境,怕自家女兒嫁過去要受王妃磋磨,等日後二公子繼承了王府,做妻子還得陪著大公子被趕出王府,娘家也會被未來的汝陽王記恨連累,所以都不願意被選上。

結果想不到大公子挑中了一個出身寒微的平民姑娘,聽聞還是北疆溪縣下南山村的一個農家女,偶然機會救下了身受重傷當時還只是王府大公子的世子。

為著一個救命之恩娶個農家女為正妻,不少人都覺得大公子糊塗燒壞了腦袋,就算再怎麽不受重視,大公子好歹也是王府嫡系血脈。

而繼妃當然樂意見到原配的長子娶個沒有任何勢力助益還惹人笑話的妻子。

令人意外的是,此事還得了王爺的允準,那時幾乎所有聽聞此事的人,都以為大公子注定被廢棄了。

誰能想到不過一年的工夫,王府就變天了呢。先是大公子在軍中崛起得到王爺重視,權柄在握,還正式請封了世子之位,之後便是繼妃往年的種種惡行暴露,令人唾棄,連帶著她所出的二公子也受母親名聲連累,無人再支持他。

不止北疆的勛貴家族,連平民百姓都知道了汝陽王繼妃心腸惡毒,屢屢加害原配嫡子,還出手謀害嫡世子妃,意圖謀奪世子之位。

此後汝陽王雖沒廢了繼妃,但繼妃薛氏也被禁足在王府之內,無論是對外代表王府還是掌管中饋的權力交給了世子妃,儼然成了一個擺設,還是個空殼子,也不奇怪連府內仆婢對王妃也失了尊敬,私下都敢說些閑話。

等到中午,王府的主人難得都聚在桌上用膳,通身富貴的王妃卻是率先對繼子媳婦,也就是世子妃發難了。

“王府的家底又不是大風吹來的,要是年年都這麽施粥,還不得把王府給掏空了。”

王府最高掌權人汝陽王打斷了她喋喋不休的抱怨,沉聲道,“夠了,承熠媳婦做的很好,這些事還輪不到你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