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神一樣的公子(第2/2頁)

再一個是,他們希望能單獨給予林氏一族一定的童生名額,也不用太多,每次保底兩個就成。

第一條很簡單,趙昊告訴他們,首先土客不是直接貿易,而是通過第三方公司來中轉。所以瓷土礦是賣給第三方公司的,將來燒瓷的也是第三方公司。總之土客雙方可以先避免過度接觸。待雙方經濟聯系逐漸緊密,讓時間消除了敵意後,再慢慢往來就是。

此外,趙守正表示,會命各縣成立‘土客事務裁決庭’,來處理土客間的爭端糾紛、及治安案件。以免全是土著出身的小吏,會徇私偏袒。為了保證裁決公正,所有裁決庭都由他派人擔任庭長。

至於重大案件,如果客家人擔心縣裏會不公正,可以繞過縣裏,直接向府衙提告。

林正英對此十分滿意,其實他就是擔心‘縣官不如現管’。巡撫也好知府也罷,都不是親民官,絕大部分糾紛還是得縣裏解決。能直接跟知府連上線,他就安心多了。

第二條,飛天燕的產權問題也得到了妥善解決。

雖然林氏一族一百多年來並未到官府去登記土地產權,但按照‘墾田即為永業’原則,他們在飛天燕墾荒的土地,產權上就屬於他們。就算飛天燕地有原主,或者如他們擔心的,‘府城大戶勾結胥吏,編造文書,竊取土地’,也不會有什麽問題。

因為按照《大明律》,對於棄置的田土嗎,耕種者可以享有事實上的占有。如果原主十年內不來復業,則承認占有者對土地的所有權。如今潮州是趙守正說了算,憑這一條就可以把所有鬼蜮伎倆都掃除。

反倒是看似最簡單的三條——保證每次院試,林氏一族享有兩個生員資格這件事,遭到了斷然拒絕。

“那最起碼得保證一個吧,真的不能再少了……”林正英漲紅了蛋,堅持道:“我們林氏一族被排擠在科場外六十年了。這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昨晚咱讓人去族學翻了下,居然連本《四書章句》都找不到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單靠自己考,沒個十幾二十年,根本考不中秀才的。”

“是,你的顧慮我完全理解。但科舉乃是國家的根本,學額的變化看似影響不大,卻也必須要奏請朝廷。”趙守正很嚴肅的告訴林正英道:“而且錄取生員是督學的權力,就算我在府試放水,到院試依然會被刷下來。”

“督學是朝廷專門派下來管理全省官學和考試的。”林潤也沉聲接話:“就連本院也無權幹涉他的決定。”

頓一下,林潤嚴厲道:“而且就算本院能做到,也絕對不會同意的。我們九牧林家千古流芳,世世代代都是靠自己考出來的。走後門,求照顧,會讓祖宗蒙羞的!”

“是,叔祖教訓的是……”所謂‘君以此興、必以此亡’,林正英靠祖宗禮法統治全族,林潤輩分擺在那裏,一拿祖宗說事兒他就沒咒念。

但臉上還是難掩失望之色,在客家人眼裏,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比賺錢發財重要多了。不信你看後世廣東的公務員,七成都是客家人……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趙昊很理解這種心態,便笑著插話道:“這事兒就包在我身上了。這樣吧,我們集團在大寮,專門為客家的孩子們建一所學校,教他們讀書如何?我們的教學水平你可能不了解。但不要緊,隨便找個讀書人,打聽打聽就了解了。”

林正英聞言,半信半疑的看著趙昊。心說你不是個商人嗎?而且還這麽年輕,怎麽還摻合讀書人的事?

不過人家是狀元公之子,估計也該有點東西吧。茲事體大,實在不敢草率同意啊。

“呵呵,有眼不識泰山了吧?趙公子非但是狀元的公子,還是狀元的老師……當然不是他爹的老師,而是他的弟子也考中了狀元。”嶽雲朋巴不得不給客家人固定的學額,便雜七雜八解釋起來。

一次兩個學額雖然不多,可三年四個,六年八個,二三十年下來,就是三四十個同宗同族的秀才,本府好大的一股政治勢力了。

他自然要賣力替趙公子的方案鼓與呼了。“這一科,他辦的玉峰書院,更是一舉考中了五十名進士!你說嚇不嚇人?”

‘其實香山書院還考中了三十一個呢……’趙公子默默道。不過他巴不得別人分開來算呢,還能稍微不那麽紮眼點兒。

但這便足以把林家人驚得炸了鍋。

進士老爺,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啊!哪一個都要匯聚八鄉文氣的,一個縣裏多少年都出不來一個。

大明一千四百多個縣,三年一次大比,每次考中三百五十人左右。平均算起來,一個縣裏十年輪不到一個進士呢。

趙公子的學校卻能一科考中五十人!這是什麽樣的神仙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