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總督與巡撫(第2/2頁)

數日前他便接到了曾一本糾集數萬之眾,攻陷南澳島,入寇潮州府的消息,林潤急忙派快馬趕赴肇慶,請殷總督火速發兵平叛。

誰知左等右等,總督府只下令各部做好戰備,絲毫沒有透露何時進兵,甚至連派哪幾路兵馬,選哪幾位將軍都沒布置。

在得知曾一本已經兵臨潮州城下時,林潤終於坐不住了,輕騎快馬趕來肇慶,親自到總督府投貼拜見殷正茂。

但他心思縝密,利用見殷正茂之前的空當,先讓人把也在肇慶聽命的廣東總兵張元勛找來。大明朝以文禦武,張元勛雖然是正二品武官,卻是他的下屬。

“眼下什麽情況,有開拔的跡象嗎?”暌違數載,林潤風采依舊,只是眉宇間的憂郁之色更甚,讓人不勝心疼。

“沒有。”張元勛是浙江台州府人士,他與胡守仁一樣,都是世襲軍戶出身,但成長於戚家軍的將領。像他們這種體制內的軍人,顯然更受朝廷信任,基本都得到了重用。

而金科、王如龍、朱玨這些戚繼光從礦工中招募來的將士,遭際就判若雲泥了,已經基本被排擠出大明軍隊了。

不過張元勛能在不到四十歲的年紀,就被提拔為鎮守一省的總兵官,也跟他本身老成持重,治軍有方,還是一名難得的儒將有關。

他自幼讀書,所作詩文,眾人稱奇,十五歲就考中了秀才。但十六歲那年,倭寇侵犯台州,他父親張愷散巨資編練鄉勇保衛家鄉,無奈敵強我弱,壯烈犧牲。張元勛為報父仇,投筆從戎,承襲父職,擔任海門衛新河所百戶。他勇武有謀略,為當時的台州知府譚綸器重,之後又被譚綸派給了戚繼光,隨著戚家軍南征北戰多年,立下功勞無數。

隆慶元年戚繼光北上練兵,張元勛就留在了福建,又在與海寇的作戰中連連取勝。又他的老上司譚綸照拂,官位也節節攀升。今年春,廣東總兵郭成卒於任上,他便由福建副總兵被提拔了上來。

當然,他現在只是‘代行總兵官’,得幹一段時間不出問題才能扶正。

誰知道怕什麽來什麽,前番在閩粵兩省聯合進剿下僥幸逃脫的曾一本,居然率數萬之眾攻打潮州府。這要是府城失陷,朝廷肯定要追究責任的。

按照大明文官出風頭,武將背黑鍋的傳統,他這個代行總兵官,頭一個就跑不了。

是以張元勛急的滿嘴起大包,聽林中丞問起,他郁悶的搖頭道:“除了總督直屬的兩營兵,已經做好開拔準備外,末將手下的部隊,未曾接到任軍令……到現在,也沒讓去領火藥炮彈,更不見開拔的糧餉。”

說著他壓低聲音道:“中丞,我看部堂是鐵了心要觀望觀望再說了。”

“嗯。”林潤不置可否的點點頭。以潮州現在的亂象,兩營兵不過六千,就是全開去也無濟於事。殷正茂真要解決潮州問題,起碼要動員粵省一半的兵馬才能勉強夠用,至少絕對不能繞過張元勛這個總兵官。

“中丞,這樣下去可不行啊,潮州城一旦失陷,部堂剛剛上任,可以不用負責,咱們麻煩就大了。”張元勛一臉焦急道:“回頭您可千萬勸勸部堂,不能坐視不管啊。末將什麽都不要,只要一紙軍令,馬上就集結大軍火速援救潮州城!”

“我自然會勸的。”林潤點點頭,依舊愁眉不展,顯然很不樂觀。

“中丞,倘若部堂按兵不動,我們要不要……”張元勛忽然壓低聲音問道:“先聯絡下潮陽那邊救救急?”

“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飲鴆止渴啊。”林潤眉頭緊皺道:“就是要找林道乾幫忙,也不能由我們出面,不然他一定會趁機做大的。”

“那倒是。”張元勛點點頭,林道乾自從接受招安後,就把半個潮陽縣營建成了獨立王國,倘若省裏再有求於他,那廝肯定會獅子大開口的。到時候答應不答應,都會遺患無窮的……

“唉。”林潤輕嘆一聲,望著潮州方向,喃喃道:“要是趙狀元到了就好了。”

“啊?”張元勛一愣,不知中丞這是從何說起。

“沒什麽,我隨便一說的。”林潤笑笑,打住話頭,便起身離開行轅道:“你先回吧,一切等拜見了總督大人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