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猶豫(第4/8頁)

“我看過你在泛函分析領域的論文,你的了解已經相當深入。”格羅騰迪克聲音微弱,氣若遊絲,“你肯定是在一個瓶頸中,我想,這個筆記本或許對你有些幫助。”

“這是我當年研究泛函分析領域時,做的一些隨筆。”格羅騰迪克勉強的笑著,“我還從來沒有給別人看過。”

“莊,你是第一個。”格羅騰迪克本身對於泛函分析領域比較偏激,他曾經說道,‘泛函分析已經死了’。也就是說,他覺得這一塊兒,已經沒有任何值得研究的東西。

莊蔚然這顆數學新星的突然出現,讓格羅騰迪克眼前一亮。莊蔚然驟然出世時,這位數學大師並不知道,他當時還在比利牛斯山隱居,很少和學術界有來往。他是一位激進的反戰主義和環保主義者,因為他的數學理論都被用來作為諸多武器的研究,學術界的一些**現象,讓他對於整個學術界失望。他拒絕領取菲爾茨獎、克拉福德數學獎等等,但不可否認,他在學術上,足以被稱之為數學教皇。

對於幾何、代數乃至於泛函分析領域,時至今日,他的很多思想,仍然沒有被人完全了解。她就好像是一個巨大的謎團,等待著數學家們去發現。

莊蔚然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早在他還在就讀高中時,就已經從圖書館裏看過這位大師聲名遠播的自傳《收獲與播種》,他至今還記得書中有一句話——‘每一門科學,當我們不是將它作為能力和統治力的工具,而是作為我們人類世代以來努力追求的對知識的冒險歷程,不是別的,就是這樣一種和諧,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或多或少,巨大而又豐富:在不同的時代和世紀中,對於依次出現的不同的主題,它展現給我們微妙而精細的對應,仿佛來自虛空。’

這也是虛空教皇的來歷。

事實上,格羅騰迪克真正知道數學上有一位姓莊的少年,還是一次法爾廷斯前往比利牛斯山拜訪他。

即便是他鮮少與學術界來往,但也不可能完全的斷絕人際關系。比如說數學界的這些頂級大佬們,或許有時會帶著問題來拜訪他。

但他會不會給別人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法爾廷斯拜訪他時,是帶著莊蔚然的論文來的。那個時候,莊蔚然的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缺口只能在arxiv和nstl上可以看見,但是因為法爾廷斯作為國外的頂級教授,肯定不會瀏覽nstl,自然是在arxiv上看見這篇論文的。

當然,法爾廷斯也不是率先發現這篇論文。而是被人告知有人宣稱解開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缺口,法爾廷斯當時就很想笑。這麽多年過去,宣稱自己解開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缺口,並且將論文發表在arxiv上的人並不在少數。

他不認為一位來自華國,並且之前沒有任何名聲的人能夠解開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缺口,甚至都沒有看這篇論文。

他後來看這篇論文,是因為一位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懷著獵奇的心態看這篇論文。他是被這篇論文震撼到了,莊蔚然在極限偏微分方程上的應用,幾乎到了全球過這麽一個人,驟然冒出來,在極限偏微分方程上的表現近乎完美。

甚至很多研究一輩子偏微分方程的教授,或許在極限偏微分方程的表現上,都不如這篇論文的作者。

他查閱資料發現,論文做著竟然是華國京城大學的博士生,這篇論文正是他的博士畢業論文。

很難以讓人置信,有人將數學和理論物理學的難題當做博士畢業論文來做。近些年來,能夠稱得上數學天才的不多。在莊蔚然之前,最值得期待的數學天才那就是彼得·舒爾茨。正當全球數學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彼得·舒爾茨身上時,華國竟然悄然無聲的出現了這麽一個人。

查閱年齡之後,這位教授更是震撼。十六歲的年紀做出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缺口,在偏微分方程中的表現,已經是全球頂尖水平……他立馬推薦給法爾廷斯。

當法爾廷斯同樣懷著獵奇的心態去看這篇論文時,被他震撼住了。

他承認,他完美的被這位名叫莊的年輕人征服。完美的偏微分方程應用,規範場論的數學處理,通通都是顛覆他認知的。他花了半年的時間來做這篇論文的驗證,遺憾的是,他沒有找出任何的錯誤。他能夠確定,這位來自華國的少年是真的解開了這個難題。

帶著打印下來的論文,他來拜見格羅騰迪克,將這篇論文作為禮物,送給格羅騰迪克。

“格羅騰迪克先生。”法爾廷斯的話語中,帶著很濃郁的德意志腔調,“我發現了一篇有趣的論文。”

格羅騰迪克那個時候,根本沒有看法爾廷斯一眼。法爾廷斯在他眼中,也是一位非常厲害的數學青年才俊,“哦?有趣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