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仙人當官記(第2/3頁)

所以除非必要,他是不帶人的。

他唯一的秘書方薇薇現在都成了楊少虎的秘書了,不然的話,她一個月都沒幾件事好做。

趙明公不論到哪裏,身前身後都圍了一大群人。

當然,與其它官員不同,他不是為了講排場,除了身體健康和工作的問題之外,更主要的是為了教導年輕的官員。

是為了教給他們做事的經驗,讓他們多看,多接觸,多想,多學,以便於在他死後能盡快挑起長山郡的大梁。

長山郡現在正處於整個帝國都史無前例的超高速發展階段中。

不是深入長山郡且能掌控全局的人不知道它的發展究竟有多麽恐怖。

三百多公裏的穿山隧道一周完畢。

容納了四百多萬人的超級樓體一個月就全部竣工。

五百萬人的工廠一夜之間拔地而起,兩個星期裝完投產。

六十萬公頃的荒土,還不到半年時間,就變成了即將收獲的良田。

還有天江漁業公司,那才是真正的奇跡。

長山郡為了捕魚,硬是用一個星期炸穿了三公裏的大山,大幅拓寬了天江。

使長山郡這一段水域,變成了魚類的天堂,也成為了天江漁業公司的天堂。

最合趙明公意的就是依托天江漁業公司建立的長山郡食品工廠。

這是個純粹由工人自己運行的工廠,不僅運行良好,而且越擴越大。

最近更是兼收並蓄,不僅有規模大廠,還有精致小廠,產出的食品風格多樣,百花爭鳴,已經有向長山郡食品基地變化的趨勢了。

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新型企業和工廠發展的範例。

趙明公特別要求相關部門的領導者上任前都去食品基地蹲一個星期,以了解它的運轉模式和特點。

至於其余的什麽鎮公路,基建,城鎮擴建,反而成了最不值得一提的事情了。

長山郡現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發展速度太快,配套設施和資金跟不上,而且地區的不均衡開始出現。

長山郡東部有近兩萬平方公裏的面積,其中就有近五分之一的村鎮還沒有享受到發展的紅利。

西部是三萬多平方公裏的山區,這裏幾乎所有的村鎮都沒有享受到發展紅利。

產業集中,配套設施奇缺,現代化程度極低,就是長山郡目前發展的三大問題。

但是,長山郡目前的主體人群還是難民狀態。

如果想讓他們長期留在長山郡,至少正常的住房要有吧,總不能一直住在帳篷和那個比螞蟻窩還擠的山體大樓裏吧?

不只如此,在長山郡的發展辛苦了近半年的五十三萬勞工,也還是住在集裝箱似的簡易房屋裏。

這顯然也是一種不正常的特殊狀態。

一個人,若要對一片土地有特殊的感情,獨屬於他的家園是必不可少的。

集體居住的簡易房屋只給於臨時的打工感,不論他有多喜歡長山郡,都不會有根的感覺。

所以,想讓他們在戰爭結束後,還能留下來成為長山郡的固定居民,真正的房屋必不可少。

哪怕簡陋一點。

人一旦有了自己的小屋,一切感覺都不同了。

新鎮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前是沒有資金,但現在有了。

長山郡在石州獲得的利益多到難以想象,林文搬空了好幾座城市,搶了無數的豪紳,那怕是最保守的估計,收益也在兩百億以上。

果然,戰爭是最快的發財手段。

難怪林郡長之前執意與石州大打特打,原來有如此深意。

這筆錢,就是長山郡真正騰飛的契機。

但林文很清楚,這僅僅只是開始。

真正的民生、基建、三座大山,那簡直是無底深淵。

如果方法不對,多少錢投進去都聽不見響,兩百億,也就打個水漂的功夫。

聽上去很不可思議,兩百億這麽多錢,怎麽能打水漂呢?

但一算就清楚了,長山郡現在一共一千一百萬人,如果把兩百億分給所有人,平均每個人只能分到一千八百塊錢。

一千八百塊錢,很多嗎?

而林文想要建立的長山郡,可遠遠不止這一千八百塊錢。

完全靠搶是不行的,他已經是在帝國容忍的邊緣反復橫跳了,再過界那就糟了。

嘖,我要不知道這點多好。

真正依靠的,是長山郡自身的造血能力,當一個社會真正運轉起來,資金就會像血液一樣流轉起來,社會機器就會吭哧作響,永不停歇。

他只需要一筆資金來啟動。

趙明公和林文交流了很久很久,許多疑惑疑難問題迎刃而解,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隨行的青年人也如獲至寶,紛紛記錄這兩個在他們眼裏最偉大的人的交流。

“林郡長,這可都是好苗子啊。”臨走之前,趙明公含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