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返老還童首映!(第2/4頁)

母親黛西為讓女兒不悲傷,口中說起醫院對面火車站的故事,火車站啟用時是1918年,那時卡洛琳的爺爺也在場,當地市政廳請了全市有名的管弦樂團,畫面轉過去。此處有個小技巧,在調轉畫面前管弦樂奏地聲音就已響起。

為打造大時鐘,市政廳邀請了南方最好的鐘表匠蓋圖先生。蓋圖先生是位天生的盲人,還好生下的孩子視力正常,孩子長大參軍,這個時間點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在蓋圖先生全心全意為火車站打造大時鐘時,家中收到一封吊唁信,參軍兒子死亡。

“能夠在西班牙看到原聲電影太難得,楚舜先生不愧是大導演,堅持原則。”羅梅羅又誇一句,認真地說,在西班牙無論是法語片、還是英語片,進了西班牙王國都用西語配音。

“這也能誇?”智希極度無語,他比較在意的是背景歷史。作為書店協會的主席,閱讀過的書絕對不少,菲茨傑拉德的小說更是看過,電影是出自於短篇小說集《爵士時代的故事》一篇,原著完全沒有這內容,因此編劇特意安排是有原因的。

老人黛西講述著故事,蓋圖先生傷心欲絕,被妻子攙扶著來到車站迎回兒子的屍體,葬入家族墓地,然後潛心完成市政廳委派的任務,造一個華麗大時鐘。

在火車站啟用時,人山人海,連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都到場。當揭開紅幕,精致華麗的大時鐘引起眾人掌聲一片,但很快他們掌聲就戛然而止,因為時鐘是倒著走的。眾人迷惑不已,蓋圖先生表示他是故意這樣做,如果時光能夠像時鐘一樣倒流,那麽或許他戰死的兒子,能夠返回故鄉。

鏡頭出現《信條》差不多的畫面,從戰場逆轉所有人都倒退,鏡頭最後定格在蓋圖先生撫摸兒子臉龐,和前面告別時撫摸兒子臉龐對應,電影剛開始就定下悲傷的基調。

回到現實,老人黛西奄奄一息,她對女兒提出最後的願望,希望能夠將皮包裏筆記本上的內容念給她聽,想在彌留之際多聽聽女兒的聲音。卡洛琳翻開筆記本看到母親的結婚照,馬上反扣,或許是怕母親看見睹物思人。

也是不巧,隨意朗讀的內容是遺囑,是本傑明·巴的遺囑,由此從卡洛琳的女聲轉變為男聲,預示故事正式開始——

本傑明·巴頓出生時是個好日子,大街小巷都在慶賀戰爭結束,湯瑪斯·巴頓先生沒有沾染一點喜氣,因為他收到妻子難產的消息,正使出吃奶的勁兒往家裏跑。

到家後見到牧師也在湯瑪斯臉色大變,醫生告訴他產婦不行了,湯瑪斯走到床邊看妻子最後一眼。

“答應我一定要好好照顧他”妻子的遺言,開始觀眾覺得這劇情沒什麽,是普通的母親關心剛出生的孩子,可當家中女仆要阻攔湯瑪斯看自己兒子時,才察覺到不對勁。

湯瑪斯被自己孩子的樣貌嚇得合不上嘴,難以置信以及目光蘊藏恐懼。

與此同時,牧師開始禱告,不知道是為亡者禱告,還是為生者驅邪。

他答應妻子好好照顧孩子,但他食言了,抱著嬰兒就往外面跑,不顧嬰兒啼哭,一口氣跑到河邊。他要溺死自己的親生骨肉,還好被巡邏警察發現。

在巡警的追趕下,湯瑪斯慌不擇路,跑到一所福利院,把孩子放在階梯上塞了一點錢就跑開,被在室外的黑人女護工奎妮發現,她掀開包裹著孩子的白色毛毯,她被嚇了一跳。

影片在此刻才顯露出嬰兒的外貌,特效技術做得很好,非常還原原著,嬰兒外貌就像七十歲的老頭,臉上都是皺紋,稀稀疏疏的頭發全白,目光黯淡渾濁,首次看到被嚇一跳很正常。

“外貌再怪,身為父親也不應該遺棄吧,前面還想要溺死嬰兒。”大小湯姆遜說道。

傑克叔叔沉思後小聲回答:“是時代問題,二十世紀初由於醫學不發達,再加上資本家看到了畸形秀帶來的利益,瘋狂宣傳畸形兒是惡魔之子,又或者是女巫的詛咒,這樣畸形的嬰兒標本,或者是畸形展才能夠賣個好價錢,我記得在十九世紀末自詡為神聖獵人的人,專門獵殺這些畸形兒,很顯然男主父親湯瑪斯先生被這種言論影響,認為自己孩子是邪祟。”

銀幕中,奎妮看見嬰兒的樣子,瞬間知道他是被遺棄了,並且肯定是不會有人領養,所以沒有報警,反而決定收養。奎妮所在的福利院是養老院,瑣事很多,譬如又有誰尿床,有老人的項鏈丟失等等。奎妮在慌亂中將嬰兒安置好。

奎妮找來院內為老人們檢查身體的醫生,醫生為嬰兒檢查完身體後感到驚奇,他行醫一二十年從未見過這種情況,雙眼因白內障幾乎失明,有嚴重的關節炎,皮膚也失去彈性,全身機能都退化,從外貌到身體都更像八十歲快躺進棺材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