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媒體爭論

媒體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火上澆油,以及熱點跟風,楚舜作為一個華夏導演,能夠取得如此成績,不跳出來分析兩句,還是人嗎?

[僅次於1960年《賓虛》與1951年《彗星美人》的十四項提名,《泰坦尼克號》十三項提名包攬了最佳作品,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四項重要大獎,前面有影評人說楚舜是只會拍攝歐洲喜歡的藝術電影,現在楚舜導演對奧斯卡金像獎下手,《泰坦尼克號》是工業時代的挽歌,是人性的音符,學院獎最喜歡探討死亡的電影,配合二十世紀初的背景,將會成為今年奧斯卡最大的贏家。]——《洛杉磯郵報》

認為泰坦尼克號會拿到五個獎項以上的媒體很多,因為沒有經歷過是不知道,大船在二月份的橫掃,基本把白魔導3留下的影響力抹幹凈。

很多小報,基本在半個月的時間,都是寫關於泰坦尼克號的新聞。

並且還有一點,在好萊塢多混跡幾年的電影人都知道,好萊塢雖然討厭高票房電影,不喜歡大眾化,可當一部非爆米花片橫掃時,也會大獲全勝。

《指環王》系列如此,大船也是如此,元地星是沒有指環王和大船,但情況也差不多。

同時看衰的媒體肯定也更加多,歸根結底美利堅娛樂圈華人地位比黑人還不如。

大致算一圈,基本上是屬於三八分,就是三八不是二八,多出來的一分,是有媒體又黑又誇,整的跟精神分裂一樣。

好似《記者報道》,也算是好萊塢流行報刊,一開始說泰坦尼克號有機會打破奧斯卡獲獎紀錄,但第二天又說奧斯卡之夜將會是楚舜導演的滑鐵盧,完全不知道在幹什麽。

美利堅畢竟不是意大利或法國,如果是在兩個情人那邊,基本上百分之九十媒體都會是支持。

[奧斯卡金像獎能夠成為全世界電影評選最高的殿堂,是獨特的價值觀,以及評委組的公平,《泰坦尼克號》獲得十三項提名是實力,無論是最佳導演還是最佳電影,甚至連最佳男主。

是記得曾經在黑客帝國,我還評價了湯姆·瑞亞的演技,我奶奶都比他演得好,但這次的確是超常發揮,影帝提名應得。

可也僅此而已,最佳導演提名中有彼得·韋特,最佳影片也有《代言人》,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員們,所展現出來的演技不是瓦倫蒂娜和瑞亞可以比較的,所以《泰坦尼克號》會大獎全部丟失,獲得兩三個配樂、最佳音效剪輯這類似的邊角小獎。

影評人格裏菲斯預測]——《西洛杉磯報》

格裏菲斯很明顯是好萊塢的影評人,多著名就不說了,能夠在報紙上有專欄的其實也挺不容易。

一開場就吹捧了一波奧斯卡,一看就知道是老影評人,魯迅說過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是為了批評,而誇你的話,那他的贊美沒有絲毫意義。

比如“你的文筆還不錯,有點詩意,但劇情太差了”,誇文筆僅僅只是讓你更能接受後面的劇情差。

格裏菲斯剛剛的說法就是如此,先泰坦尼克號獲得提名是應得,然後話鋒一轉圖窮匕見。

只不過彼得·韋特的確是楚舜奧斯卡最佳導演最強大爭奪者,這貨是好萊塢的活化石了,至今八十多歲還在拍攝新片,最關鍵的是導演技巧,也是時刻進步,目前已獲得了一個最佳導演小金人,完全不排除會再給一個。

至於《代言人》是導演弗拉拍攝的影片,也是今年好萊塢口碑最好的電影,故事很簡單未來通過了“人類自由答案”,人有權利在不違法的情況下,能夠拒絕一切不像面對的事,隨即應運而生了“代言人”的職業,他能夠以你的身份,幫人做你任何不想做的事,似代替你跟另一半說分手,似你靦腆不想上台,代替你上台演講或者是講話。

主角是一位代替師,由於從小就從事代替這一行,最終連自己的事,都需要請別人幫忙,例如給孩子開家長會。

這部影片思考了很多東西,“身份焦慮”,“溝通本質”以及“人生意義”。

電影是完全反駁了“自由不是你想做什麽就做什麽,而是你不想做什麽就不做”,和康德的理論有些接近,不過這裏對哲學理論就不展開講了。

很多人都猜測,《代言人》將會是《泰坦尼克號》最大的敵人,因為前者也有八項提名,且大部分都重疊。

媒體討論得火熱,好萊塢的導演們也態度各異。

裘德反應很大,他是美利堅的一名獨立電影人,也獲得很多獨立電影節的獎項,他就看楚舜不順眼。

為什麽不順眼?這還用說,他辛辛苦苦拍戲二十年,連一兩千萬美金的拍攝費用都湊不齊,結果楚舜一部電影四個億,你說他順眼嗎?